第七章(2/2)
许进臣决定进攻的时候,阿尔贾已经调出了大约五千名士兵,并将他们部署在外围,如果许进臣突击包围他的敌军,这五千士兵制造的“意外”足以造成进臣旅的巨大伤害。
许半生发现异常的理由很有些可笑,他是用鼻子闻到的,这五千人不小心正处于上风口,远远地将他们的体味送了过来,如果是以前,他是不会在意空中稍微厚实一点的汗臭味的,但不久前死里逃生,让他很有点立功心切,所以他额外观察了一番上风位置,然后发现了异常。
许进臣发现莫卧尔人的军队正不断地,偷偷地接近他的军队,立刻明白自己被盯上了。现在不是进攻的问题,而是努力防守,坚持到对面赵徐联军压迫莫卧尔军队,打乱莫卧尔进攻的节奏,再寻机反击。
阿尔贾调往前方的军队达到将近一万人的时候,赵徐联军发起进攻了,这个意外的状况让阿尔贾恼火不已,他不得不请示四王子,希望放弃围攻计划,逐步消耗明军士气,依靠营垒消耗明军军力,“先不言胜,先言败”。
“如果明军回合在一处,我们可以想法将他们重新包围;如果包围不及,也可以通过追击,重创明军。”阿尔贾特别提示四王子。
“包围或者追击,即使可以重创明军,但这不是我所需要的战果。一个小时,完成我委托给你的任务,不惜代价!”四王子立刻回复阿尔贾,并将包围山丘的莫卧尔军队也交给阿尔贾指挥。
接到四王子的命令,虽然不解四王子的偏执,但四王子将几乎全部军队交给他指挥的胸襟和信任却让他感动,阿尔贾决心倾尽全力完成王子的委托。
攻击的突然xìng被破坏了,阿尔贾索xìng亮出全部军容,他向围攻山丘的莫卧尔军队下死命令,让他们牵制明军一个小时。然后调集全军,以严整的军阵逼近进臣旅,以击溃明军士气。
阿尔贾没有选择莫卧尔的四面进攻,他将两万人布置在进臣旅的三面,留下正对着莫卧尔营地的一面,在这一面,他部署了三万人,他们是进攻的主力。
阿尔贾的布置让许进臣确信,他碰到了一个强悍的对手。
莫卧尔军各部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仅仅从外在表现看,队列严整的莫卧尔军有可能是真正的jīng锐,也有可能是仪仗部队(或者说花架子部队),同样散乱邋遢的土著部队,有些狂热悍不畏死,有些怯懦胆小,一触即溃。
许进臣从阿尔贾的布置上知道莫卧尔的攻击面,但是,熟读兵书的他自然知道奇正之道,正面进攻的“正”很明显,但是,另外三面的“奇”兵在哪里?人数大致相当,但是,其中有一面肯定隐藏着莫卧尔的jīng锐。保险起见,进臣旅应该继续维持目前的防御圆阵,但是,随着正面战斗的进行,正面必将被不断消耗,到时候,该怎么抽调军力补充?
阿尔贾也在打赌,四面进攻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消耗明军的军力,但同时也意味着莫卧尔的巨大伤亡,并且随时可能面临明军的反扑,明军的快速整队能力让明军的攻守转换非常迅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明军抓住战机,发动他们擅长的突击。单面进攻的好处是,即使围攻中出现了漏洞,进攻面的强大军力也足以威慑明军的轻举妄动,迫使明军只能老老实实地拼消耗,反而莫卧尔可以从容调遣jīng锐隐藏在其它面,随时发起突然袭击。
如果不是四王子下死命令要求一个小时解决战斗,阿尔贾相信自己的部署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眼前的明军迟早全军覆没。
“希望明军统帅不会那么蠢,他不会被动地防守,他会主动发起进攻,希望打破僵局,这样,我也有了可乘之机。”阿尔贾的希望寄托在明军将领的智慧上了。
P.S:
关于西辽的问题,的确是搞混了,只是依稀记得西辽曾与人在撒马尔罕附近激战,就想当然地认为西辽打下了阿富汗,然后定都于此了。阿富#8226;廓尔(也翻译为古尔王朝)才是同时代的阿富汗统治者吧,另外,撒马尔罕城好像在今塔吉克斯坦——现在上网没那么方便了。
关于西辽的相对详细介绍:http://ludai/gushi/lishi/show.asp?id=6065
前面说及的奥斯曼土耳其可能也犯了错误,奥斯曼土耳其起源于小亚细亚,也就是现在土耳其的地盘,同时代的呼罗珊波斯才和土库曼(斯坦)关系亲密,皇帝(苏丹?算端?)依靠土库曼游牧部落的武力统治波斯(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应该是马木留克的起源地,更早的阿拉伯帝国分裂以后,占据中亚的哈里发(继承人)利用战俘建立一支(皇帝)掌控的亲军(类似于《亚瑟王》中罗马人处理亚美尼沙战俘),这些来自高加索山区(阿塞拜疆)的战俘,就是传说中的马木留克。
找资料、确认很痛苦,特别是网上资料大多野史杂记杜撰混在一起,要想不犯常规错误需要付出的时间太多,现在没那么悠闲了。很感谢读者朋友指出其中的谬误,会及时修改的。个人很反感历史常识xìng错误,比如一部回明架空小说,因为其中描述明军招募士兵的情景太像是现在招募义务兵,马上放弃了,尽管这本书写的不错;记得还有一本书,是个知名作家(不是网络作家)写的,其中居然有蒙古人在玉米地上作战,也没有看下去的心思,哪怕这本书和作者本人都有点名气。
本书会写下去,现在还不打算交出大纲,看来读者们还是愿意每天更新几千字,而不是一次更新几万字——会考虑的。
顺便说一句,《渡河》章节有点多,和后面的《突围》混在一起了,可能有十个章节,以后不再有章节名,因为第三卷的内容过于紧凑,情节上很难细致区分。另外,每章字数从两千到一万不等,请见谅。最近几天没怎么写,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