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2)
不论是最先提出渡河计划的周顿平,还是极力促成北方撤退方案的许进臣,或者批准该计划的统帅部,他们都相信,北方的局势短期内是不可能被打破的。
蒙奇军民攻占一座土著小镇,就地休整了一天。
统帅部调整了各部队的分配,肖楚联手上的兵员达到了五千余人,徐四海和赵思远仍然掌管着他们的旅,人员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两个旅加起来大约有三千人。他们分别承担着殿后和先锋任务。进臣旅残部只剩下不到四百人,包括一百多轻重伤员,不过,这支部队在渡河期间表现出的战斗力引起统帅部的高度重视,既然许进臣死了,统帅部也理所当然地收回了这支部队,并直接划归统帅部直接指挥。统帅部因此得到了最好的保护,而进臣旅残部,数十人因为战功被奖励大量土地,他们感激涕零地接受了统帅部的安抚。
失去蒙奇明军的牵制,海军再也不敢逗留,急冲冲地沿河而下,海军统领的命令是:先停留在孟加拉湾。
蒙奇明军尽管对海军的逃离多有怨怼,但海军的确为蒙奇争取了三天的渡河时间,他们也无可奈何,只有极少部分的蒙奇军民搭上海军的船舰,因为海军撤离的太匆忙了。
注:
永乐(朱棣,朱元璋的儿子)十二年,加德满都派使节朝见,永乐皇帝封加德满都国王沙德辛葛为尼泊尔王(注),自此,加德满都王国成为明国眼中的正朔。
永乐十年,明朝也曾册封塞兀丁为孟加拉王,耶巴莱纳为锡兰(斯里兰卡)王。另外,东南亚的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占城(越南?),缅甸(当时分很多国家),南洋的苏门答腊,勃泥,吕宋,苏禄等,都曾接受过朱元璋和朱棣的册封,它们都算得上明朝的藩属——在殖民时代,这是重要的法理权。
P.这章需要统合的资料太多,写了几个小时才一丁点,先发上来,明天补上,保证更新五千字以上。顺便问一句,行军路上的丑恶黑暗面,详细叙述还是简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