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报社全体会议(1/2)
() 这时候,在机动记者部办公室内,同事们已经围在了陈主任身边,方一杰也找了个椅子坐下。
主任提醒大家在开报社全体会议时少说多听,现在整个报社的压力都很大,大家千万不要再捅娄子了。
不一会,报社全员会议在大会议室召开,机动记者部的记者们全坐在最后两排,听着报社的总编辑等领导讲话。
方一杰再一次见到了报社的总编辑徐天明,这个曾经叱诧京城报界的显赫人物,此时显得有些疲惫而冷峻。
方一杰仍然清晰地记得上次与他见面时的情景,那一次方一杰连续报道了西三环上民工露宿天桥事件,为了鼓励他继续追踪报道,徐总将他单独叫到了总编辑办公室,并且热情洋溢地指导他应该如何将事件追踪下去……那一天在徐总的办公室内,他还初次见到了徐总的女儿雅琴,那时的徐总刚被社委会礼聘而来,踌躇满志要在京城报界做出一番事业。
反观现在的徐总,那种生龙活虎的报业骄子的形象早已不复存在,继之而来的是疲倦和沉重的表情,方一杰想起了之前一次在部门聚会时听说的有关徐总的家事。
徐总的女儿雅琴在大学里的专业也是新闻学,然而在她大学二年级时,也就是两个月前,徐总已经劝说她的女儿转到了同一个学院内的广告专业,不再主张女儿继承自己的衣钵,不愿意她再走自己的老路。
可能是这一行太折磨人了吧?尤其是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当宪法第35条里的文字已经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之后,新闻从业者早已无所作为了。方一杰想着这些的时候,徐总开始讲话,他的语调是深沉的,里面夹杂着无奈,然而口吻却是命令似的,仿佛他也是刚从更高的机构获得了通知。
徐总大致讲述了纸箱馅包子事件的起因和发展情况,然后告诫全报社的记者编辑们,以后在写稿和审稿时一定要千万小心,不能有任何虚假成分,否则报社将立即开除。另外,以后报社各版面、尤其是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版面上,负面新闻不能多于半条。
“半条?”
会议室内传来三三两两的疑惑声音,不知道这所谓的“半条”是个什么概念,这时,徐天明总编辑做出了说明,但是声调明显是尴尬的,他说的话像是广播里在转述一篇新闻稿。
“也就是说,一个版面上最多只能有一条稿件出现负面内容,而且这稿也要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说相关部门已经及时处理了该事件。特重大的突发事件则一律不报道,目前来讲,新华社的稿子也不能随意转载。”
接下去的徐总仍在讲话,但方一杰发现他已经变得有些婆婆妈妈,一直在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自己并没有听出多大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次的会议就是要告诉记者编辑们,负面新闻从此要在本报绝迹,每天的报社版样需要各部门主任、当rì值班总编、总编辑三堂会审,通过之后才能上版刊发。
会议结束之后,机动记者部的全体记者回到了本部门办公室,主任又重复了总编辑的会议jīng神之后,号召大家近期多做一些好人好事的稿件。于是记者们开始像霜打的茄子趴在电脑上,有的开始登陆社区网站,寻找专贴感谢信的论坛,然后网上联系发帖人,采访、写稿……
方一杰甚觉无趣,在百无聊赖之中突然想到了公安分局的刘兴康,不知道他的案子查得如何了,另外他也想到了陈心蓝的事,这两件事已经像两块yīn影投shè在了他的思维空间里,而且不断重合、再重合。如果这案子能够水落石出,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素材,符合总编辑所说的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的原则,写成一篇颂扬我公安干jǐng顺藤摸瓜、迅速破案的正面新闻也未尝不可。
基于这样的想法,方一杰在走出报社大楼之后,又一次拨通了刘jǐng官的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方一杰发现这位jǐng官的音调十分兴奋,显然是案子获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进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