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这个大唐好!(1/2)
第364章 这个大唐好!
诸位草原可汗,围在苏武面前坐了一圈。
苏武左右看了看,脸上是笑容,他先说一语:“诸位,许是大唐又回来了……”
众人多是愣的,唯有室韦大王莫尔根激动一语:“大唐回来好,甚好甚好!”
随后乞逮里也点头来说:“对对对,有大唐,天下安定!”
也有依旧还是愣的,蒙古敦必乃,为何他还是愣的,因为蒙古部落的记忆里,对大唐并不很深刻。
大唐最强盛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刚从大兴安岭下来的时候,那时候的蒙古,叫做蒙兀室韦,被归在东胡里鲜卑一系的一个小小支脉之中。
那个时候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大唐,只是整个部落对大唐的记忆不深刻,部落里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也就少,一代一代人,自是慢慢就不太知道了……
铁剌里已然也在说:“大唐的时候,那最是好,草原诸部多也不战,有纷争也有人能主事,商贸来去不止,草原上的日子也好,回鹘人强盛起来的时候,也会讲道理……”
草原人,其实是最期待秩序的,不论怎么样的秩序,都比没有秩序要好,因为这里说不了多少律法与道理,这二百来年,这里一直都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这让生产生活,甚至生存都极为不确定,安全感极弱。
契丹人,其实更不讲理,契丹人对草原人的打压与分化,那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草原人更也多深受其苦……
还是大唐好,大唐好在哪?大唐自信!极为自信!也包容,极为包容。
他不是不打你,只要你听话,不惹事,那他真不打你,哪怕你慢慢强大了,他也不当回事,当然,这是突厥消失之后的情况。
甚至你还可以到大唐去,去做生意,去读书,去当官!只要你有本事,尊崇大唐的规则,大唐就是东方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乐土。
苏武满脸是笑看着众人,有话语:“一切,还是昔日大唐的模样,你们啊,挑选一些族人,来日也到汴京去,读读书再好不过,你们若是毛皮存多了,自己组建商队,自己运到汴京去,自也给你们路引,赚得更多……马也一样,只要愿卖,运到哪里去卖都行……大宋之国是汉人的,是我的,自也一样是你们的……”
室韦大王莫尔根自哈哈在笑:“那大同还是可去得,燕京更也还去得……”
他能说汉话,自是不一样,昔日里,他是辽人燕京的常客,是辽国天子的常客,他岂能不喜欢那繁华城池的文化?
也是这份距离上的近与感情上的近,所以,他才能是契丹的女婿。
“去得去得……”苏武点着头。
“拜谢大王!”莫尔根躬身在拜。
苏武对着众人来说:“都去得,自由去,自由回!”
乞逮里嘿嘿笑着问:“那兴庆府也去得,京兆府长安也去得……”
苏武不言,只笑着点头,耶覩刮去兴庆府与京兆府更近。
忽鲁八曾也嘿嘿笑着……
还是那萌古敦必乃,左边看看,右边看看,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知道,事情是极好的事情,也说一语:“我们远,我们要卖的东西难运……”
室韦大王一手挥去:“没事,我们帮你运,或者你直接卖给我们……”
黑车子室韦,他们有一个草原上稀缺的技能,那就是生产车轮子,自也就是生产车,部族名字,就到了“车子”二字。
昔日里,他们就是草原上的马车夫,二道贩子,因为他们与契丹最近。
为何他们能生产车?许是因为他们与山林最近,比别人更容易获取好的木材木料。
草原上的森林,也是稀缺之物。
敦必乃一语去:“那你们可出好价钱!”
显然,黑车子室韦也是坑过人的……
莫尔根笑着说:“放心,童叟无欺,就是孩子和老头,我们都不骗!”
莫尔根用汉话说了个成语。
“那就是骗大人吗?”敦必乃问。
所有人都在哈哈大笑,连苏武都在哈哈大笑,这场景虽然寻常,却是苏武心中舒坦非常。
也让苏武知道了一件事,他得给草原带去秩序,一个不差的秩序,这已然成了苏武责任,这个责任履行好了,许多事兴许就不会太难。
莫尔根自是在解释:“是说,连孩童与老头都不骗,大人就更不骗了,公平公道。你可不知大宋有多大,有多少人,大宋的人丁,比昔日大辽多好几倍呢,你那点东西啊,运到大宋去,那是……怎么说……那是很少很少的东西……”
这个时代,才刚刚传来,多还只在西域之地,中原几乎没有,就算有,也只是当做奇异草用来观赏。
所以,动物皮毛是最好的御寒之物,一件羊毛衣物,在中原那真是传家的财产,可在当铺里正儿八经当个重要的财物典当。
真是草原的羊皮羊毛,大规模进入中原,自还真不愁销路,有多少能卖多少。
换成了钱,草原之人,买盐巴,买茶叶,也买一些其他的中原之物,自也不在话下。
甚至粮食,也可以出口。
日子过好一点,比什么都强。
苏武如今,与大唐一样,就是自信,若是回去再看看凌振的项目进度,苏武许会更自信几分。
敦必乃自也欣喜,终于点头来说:“这个大唐好!”
敦必乃并不是傻,他只是头前对这件事没有一个切实的概念,他聪明得紧,他知道自己寻到了一个掌控整个萌古诸部的抓手。
那就是控制萌古诸部之对外贸易……他瞬间就察觉到了这件事的本质。
苏武一语去:“莫尔根汗,你派人去谟葛失,让他们的可汗到这里来拜见,只待他到了,我等就在临潢府祭天会盟!”
这回,正儿八经要举行一个仪式了,一个盛大的仪式,这种仪式很有必要!
“得令!”莫尔根点着头。
苏武转头去看达密里部可汗八古鲁,问了一语:“八古鲁汗,头前着你派人往西去寻耶律大石之事,可有消息回来?”
八古鲁摇摇头:“大王,许是有消息了,只是消息还没到这里,过几日许就真来了……”
八古鲁自不是敷衍,他是自信,要说草原中心之北,与契丹关系最好的,自就是达密里,耶律大石从达密里征召的人可真不少。
所以,八古鲁往西派去的人,定然能找到耶律大石。
苏武点点头:“这边等着,你再派人往西去,把此地之事,今日之胜,告诉耶律大石,也说契丹再起,临潢府已然重回契丹之手!”
八古鲁点头答道:“遵命,我的大王!”
苏武对耶律大石有期待,不一定都是期待耶律大石陡然再折返回来,此时倒也不必耶律大石折返了,而是期待耶律大石真能在中亚之地如历史那般横扫一个天下出来。
有一日,苏武会带许多契丹人去见耶律大石。
可能不一定是兵戈相向。
耶律大石之西辽,其实也有趣,可能是冥冥之中有个定数,他把中原王朝的一切都带到了中亚西亚去,比如年号制度。
有一年,西辽的年号取了个“绍兴”。
那时候,南宋的年号,竟也是“绍兴”。
苏武再一次环看了众人一番,一语:“头前征召诸部的两万余骑,我自都带走了,两年之后,你们再征召同一个数目送到燕京来,把这一批换回去,这件事,往后就是定制,不会再变……”
“这是我等之荣幸!”莫尔根还是答得最快。
乞逮里几乎同时在说:“大王用得上,只管用着就是!”
随即众人都在点头答话。
苏武继续说:“起初说好的事,萌古还要派人到临潢府来驻守,人数就定个三千吧,不必太多了,怎么轮戍,你们自己定夺。”
“大王,答应的事情,自是不改!”敦必乃严肃来答。
苏武继续说:“室韦自也要派人驻防,这不必多言,人数你自己定!”
苏武知道,守卫临潢府,黑车子室韦必然卖力,这关乎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
“七千!”莫尔根咬牙一语,七千人,常驻在临潢府,对于莫尔根来说,已然是举族之力了,也就是说黑车子室韦要养着七千青壮的脱产者,还有头前被苏武征召的人丁,便是生产力大减,压力着实不小。
好在,黑车子室韦本就是草原上的二道贩子,现在又得了新的营生,只要贸易做得好,养七千脱产之人,当是不难。
蒙古与黑车子室韦,那这就是一万了!
此番征召来的契丹青壮也有两万余人,再加上耶律余睹留下的一万人。
加上一起,临潢府守军已然四万余,自也还会有契丹人不断来投。
这个数目守在临潢府,当是很够用,到时候再有兵刃甲胄军械配上,临潢府应该是万无一失。
这些契丹人,在这里打仗,守卫自己的家园,必是奋勇非常。
吴玠为主官在此,他麾下此番来了二三千人,一并留在此处,更多是做操训教官之类,都要好好操训起来。
但是……这临潢府的后勤压力极大,从大同而来,也是一千多里,草原诸部,补给能力有限……
运送之事,许还是要让谟葛失与黑车子室韦为主,当成商业来做,出钱雇佣。
那就得让黑车子室韦更多去扮演草原二道贩子的角色。
汾河平原的粮食生产能力还是足够的……
苏武脑袋里在想,自还有话语要说:“其他诸部,要每一部出三千人往昔日西北招讨司几个城池去驻防,轮戍之法,到时候你们与大宋的北庭都护再去商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