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反燕复宋,我等义不容辞!(1/2)
第415章 反燕复宋,我等义不容辞!
十一月十九,开封府试,祥符县处,士子齐聚无数,送考之人也是络绎不绝。
一切从快,两天考完,随后接着阅卷发榜,便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等待,再过个闰十一月,到得十二月初,天下举子就要齐聚汴京了。
开封之府试,算是从容不迫的,许多偏远之地,几乎早就连连接着在考,就是为了把时间空出来让举子们早早出门赶到汴京来……
许多地方的举子都已然选出来了,走在了入京的路上。
苏武今日穿了便服,只带了一个小厮,便是一个宦官,两个军汉,从通艮岳之门出了宫,再从艮岳而出,往开封府的考场去。
今日还有一人陪同,便是武松,他早早把车子停在了艮岳大门之外,苏武出来,便上了他的车。
武二也是兴致盎然,与苏武在问:“陛下,治国难不难?”
苏武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也问武松一语:“那你觉得治军难不难?”
“治军有何难?军中万事好说,只管是服了众人,立了军规,便把令来行就是……”武松在答。
“倒是被你说得这么容易了……”苏武笑着,便是又道:“你觉得治军好似不难,那是因为你其实并不参与多少管理之事,都是旁人帮你把这些事做好了,也是军中人心在,事事同奋进……一旦回到日常里,没那么多战事,没那么多功劳可取,没那么多封赏可挣的时候,还要保持军队战斗力不衰弱,难如登天之事也!”
“哦……”武松在点头,却说:“其实我也想过,若是无战事,军中无所事事,这么多汉子聚在一处,不得耍弄,不得饮酒,日日也是无趣,说不得真要生出一些乱事来……”
“是啊,就是这个道理!”苏武点头。
“如此想来,治军倒也是麻烦事……”武松答着。
“某是这么想的……你呢,聪慧得紧,也能识字,且你也擅长临阵作战,但是呢……往后之事,不全是临阵之事,京中的讲武学堂就要开起来了,你要不要到讲武学堂里去坐一坐?”
苏武是商量的语气,并不是命令。
“我去教临阵之法?”武松便问。
“要说教人临阵之法,你许还真教不了……”苏武笑着,这话是有道理的。
“啊?临阵之法,我还教不了?哥哥小觑我也!”武松在苏武面前,不比旁人,一会儿陛下,一会儿哥哥,一会儿我……
武松是习惯了,苏武也不会与他计较这些。
苏武在笑:“不是我小觑你,教人这件事啊,太厉害的人,就当不好教师,讲武学堂里,教的都是来日的军将,不是每个军将都有你这般万夫莫当之勇力,所以,你的经验,并不适合太多人,咱们这些年打仗,每战在前,这也不是为将帅之法,实乃人强我弱搏命之道,讲武学堂里,不能这么教人的……”
“那还能不教军将勇武敢死?”武松问。
“非也,勇武敢死自是要的,其中复杂得紧,此事先不谈,来日慢慢说,你其实自己来日定也能明白其中复杂之理,某是说,让你到讲武学堂里当当学生,如何?”
苏武问。
“读书进学嘛,我行……”武松点着头,却也问:“谁教我?”
“哈哈……我挑了许多人,有些你熟悉,有些你不熟悉,呼延灼,你是熟悉的……”苏武笑着。
“他啊……”
“他不错,他乃军将世家,诸般兵法皆有涉猎,临阵指挥,他也不差,勇武敢死自也不假,他做个主教习,合适的……取长补短之事也,他有长处,你学一学,自是无妨……”
“行……”武松从来不是一个难搞之人,相反,武松此人,本就有一个纯良之心。
在没经历过本该有的那些为兄报仇之事,也没经历过被妹子感情欺骗,被人算计之事,武松自就越发纯良。
“某要你去呢,其实也是为了做个榜样,你说你二郎都愿意去了,军中那些骄兵悍将的,来日命令到了,他自也不能再出什么怨言了……”
苏武此举,深意在此。
军队建设很重要,这便是刚才说的治军之难。
也是苏武麾下军汉,作战大多不必说,但整体素质,其实是很欠缺的,保持军队战斗力,自就先要从上至下来做。
这讲武学堂,该上还是要上,甚至岳飞,他至少还要在京中待好几个月,虽然他忙,但讲武学堂也该去。
总说治军,其实是一门专业管理学,当然是要学的……
闻焕章,必然也是京中讲武学堂的主要教习之一。
乃至许多人,虽然不会是教习身份,但也要备课,时不时要去做一些讲座之类,比如吴用,比如许贯忠……
甚至,苏武自己。
车驾慢慢到得考场之外,苏武也并不下车,与武松就在车内,透过车窗往外看……
送考的车驾无数,苏武这一辆,在其中也并不显眼。
进考的多是青年人,却也有不少白发者……
科举其实也是残酷的……
苏武看的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开封府试的题目,苏武亲自拟的,题目很简单,曰:何为盛世?
里胡哨的题目有的是,有哲学深度的题目也有的是。
有时候,也要返璞归真,接下来的国家,方向不一样了,苏武想看看到底什么样的社会,会被人称之为盛世。
当然,也是看这些学子的思考。
往后,民生就是第一位了……
他要能安邦定国之才,帮着这个国家,不断往前去……
每个时代,对于人才的偏好是不同的,人才生不逢时,那也是任何时代常有之事。
武松其实是第一次看这种赶考的场景,也有话语:“陛下,我想起中军帐里那个辛文郁,他也是咱京东之人,这小子可真不错,你不是也喜欢他吗?他进考吗?”
“他不进考……”苏武答道。
“那可惜了……这小子,怎么也是个进士及第,他若不考,太可惜了……”武松答着。
苏武闻言,心中陡然也在想一个问题。
制度重要与否?
不只是辛文郁一个人,还有一批京东士子,如今都在军中听用,这些事按理说其实都是要考的……
也想起以往朝堂的一些人来,比如有一个叫做梁适的宰相,此辈,恩荫入仕,便是当到知州了,自己又去考了一个进士回来。
苏武一语:“来日,再教他去考就是。”
“那再好不过……”武松当真欣喜,显然他真喜欢辛文郁那小子。
一来这小子性子也开朗,也有一种大开大合的男性气息,平常话语之中,那也透露着一股子悍勇……
二来,很重要一点,老乡。
苏武陡然一语来:“要不这般,考不考进士,看他自己,先也让他到讲武学堂里读读书?”
“这般好,哥哥,这般着实好!哥哥之意,那是要这小子往后进枢密院啊!再好不过了!”武松连连点头。
不外乎还是人才梯队之事。
苏武还有这个先知先觉,那就要用,辛文郁,敢死之辈也!
辛文郁的婚事也早已定下,辛文郁来日生的那个儿子,辛弃疾,更也如此!
当然,时过境迁,来日辛弃疾许不一样,但这个家庭底色只要不变,苏武还是很大程度上相信辛弃疾来日必然成才。
当然,十几二十年后的事,只待再来考教。
甚至苏武一时也想,只要辛文郁这个儿子生了,长得半大的时候,让这小子入宫来,陪皇子读书习武,在苏武身边走动,苏武亲自也教一教。
就好比汉武帝养霍去病。
苏武也看了看武松,这小子怎么还听不到喜讯?怎么小娘还没个身孕?
苏武陡然一语:“没事啊,少在枢密院里逛荡,也少在军中与军汉戏耍,多回家,知道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