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婉约周惠敏,豪放的魏明(求月票)(1/2)
第462章 婉约周惠敏,豪放的魏明(求月票)
这次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除了魏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外,李存葆的《高山下的环》高票当选,是本届头名,也是去年影响力最大的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改编都被看中了,其中电影改编权被上影厂的谢进导演拿下。
此外还有路遥的《人生》,吴天明导演也已经确定开拍了,但还在等周理京的档期,这是他认定的男主角人选,而《高山下的环》剧版也想用周理京。
魏明的熟人里,韦君怡《洗礼》、王盟《相见时难》、谌荣《太子村的秘密》、王安意《流逝》、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也都入选,很快合订本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大书店,可以让读者一次性看个够看个爽。
不过魏红有些不满:“怎么没有《第九区》呢,那难道不是非常优秀的中篇文学作品吗!”
她很喜欢这部小说,甚至从影响力上来看,《第九区》还要更胜一筹。
魏明笑笑:“严肃文学和纯文学还是泾渭分明的,哪怕国外也是分开评奖,大家对我上一篇文学作品的印象还停留在两年前。”
确实如此,参加全国优秀中篇小说颁奖的时候,同行们都觉得魏明已经放弃严肃文学了,自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后都两年没有产出了。
像谌荣和王安意都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遗憾,虽然魏明写的歌如《我和我的祖国》也非常震撼,但总觉得他只有写小说才算不浪费这一身才华。
而编辑朋友们则纷纷趁机打探,希望能拿下魏明下一部作品,只不过魏明现在确实没货。
一是没时间,每个月都需要完成kpi,黑猫警长一篇、漫画大纲若干。
光这就已经占据了他除了吃饭睡觉做爱之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
而且现在梅琳达那边出版公司刚开业,魏明还要为了这项事业进行英文中篇小说的创作,所以是真的挤不出来丁点时间了。
再就是表达欲的降低,在这个年代,知青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自己都已经写过了,他不想重复,又不想凑合。
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缺钱了,不需要再为了千字十块的稿费逼着自己一个星期出一篇稿子,所以必然要等到自己有了想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写。
但话不能这么明着说,显得自己装逼,所以他对编辑们道:“我现在更喜欢长篇小说,正在酝酿新书,这就跟哪吒他娘似的,可能得酝酿个几年才能生出来。”
不过为了缓解大家迫切想要看到魏明新作的心情,魏明透露:“其实去年写了一个话剧剧本,这会儿在人艺呢,如果你们想要,可以去跟人艺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拿来发表。”
魏明把决定权丢给了人艺,这种事人艺也没有理由拒绝,就算是为话剧版提前预热了,最终《驴得水》被《燕京文学》的章德凝大姐先一步拿下。
距离魏明上一部重量级作品在《燕京文学》发表都过去快四年了,叫人无限唏嘘。
《驴得水》不确定会在三月还是四月发表,不过二月底北大开学了,魏明只是在开学的时候露了个脸,正式启动了“魏明奖学金”,搞了一个捐赠仪式,然后就基本在北影厂忙着做后期了。
同一时间的魏红则开始为留学申请做起了准备,国内这边没什么难度,为了给国家省点外汇,魏红没有申请公派留学生名额,费用自己承担,学校和教育部不会卡她,关键是斯坦福那边会不会接收。
她的成绩方面没什么问题,托福超高分通过,还有《魔方?有手就能玩》这样的百万级畅销书也是加分项。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魏明还是给姑奶奶写了一封信,想要帮忙搞到一封推荐信。
没想到姑奶奶办事这么利索,在魏明去香港之前,对方就回复,说是推荐信搞定了,到时候会直接从那位大佬手上寄给斯坦福。
至于大佬的名字,叫陈省身。
魏红知道后感慨了一句:“没想到是伯克利的陈省身推荐我去了斯坦福。”
陈省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也是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更是目前全球仍在世的数学家里排名前几的存在,说一句泰斗不为过。
因为同属旧金山湾区,都是西部名校,斯坦福和伯克利是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尤其是数学,因为都是华人,陈省身其实是魏红最理想的导师人选。
“怎么,现在想去伯克利分校,也来得及啊,这会儿推荐信还没写呢,”魏明调侃道,“说不定你还能成为陈省身的关门弟子呢。”
魏红摇摇头:“之前我也研究过伯克利分校,出过的诺贝尔得主比斯坦福还多,很适合沉下心搞研究,但我觉得自己不适合,而且斯坦福跟硅谷更紧密,选择斯坦福,熟悉硅谷,也方便将来做投资。”
硅谷啊,小红要是能把硅谷搞明白,多弄一些增值的股份,从他们这代开始,魏家再来三世富贵绝对不成问题。
“行了,你继续写申请材料吧,我去平安叔那一趟,他找我有点事。”
~
“两个事,一是我要出国了,去加拿大找做访问学者的倪光南聊聊汉卡的事,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几次信了,他是这方面的行家,我和王选教授准备亲自上门拜访赚他入伙。”
魏明点点头,单说汉卡方面,倪光南确实是行家里手,有利于方正在汉卡领域占据先手,前世方正也做汉卡,但起步要晚一些,而且绕不开一个叫张旋龙的人物。
“还有就是,”魏平安道,“你不是说要去香港颁奖吗,虽然感觉没什么意义,不过学校还是给你批了,但你得帮个忙。”
“啥忙?”
原来是朱光潜朱老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恰好也是三月份。
朱光潜老先生是上个世纪的人,今年都86岁了,毕业于香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在北大执教近40年,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是北大的宝贝级老教授。
魏明虽然没有听过他的课,但巡逻的时候经常碰见,他的著作也没少看,配着他的著作再看那些西方文学会更便于理解。
“你呢也不用一直照顾着,只是陪老先生去香港的孙子太年轻,没有这种经验,甚至都没坐过飞机,所以路上需要你帮忙照应一二。”
“这个我义不容辞啊,”魏明爽快答应,又跟平安叔道,“如果你们有机会途径旧金山,也可以去看看姑奶奶,她和二奶奶关系很好,见到你应该会很高兴。”
魏平安何尝不想见见她呢,大年三十儿那晚母亲没给自己托梦,如果暂时没法去香港见伯父,那问问这位姑妈倒也是一个办法。
晚上魏明准备去团结湖睡觉,过去的时候正好碰见小梅。
他也正想找魏明:“哥,这个《商标法》要正式施行了,咱们东方新天地是不是也要弄个商标啊。”
“哦,这是好消息啊,商标法施行,说明要重视市场经济发展。”
商标,或者可以叫logo,一个简单的图案可以给消费者更直观的印象,之前东方新天地一直没考虑过商标的事,但商标这档子事早就有了。
一些老字号如京都念慈菴、青岛啤酒、中国铁路在民国时期就是那个标志了,最近几年如中国银行、同仁堂也纷纷设计了自己的专属logo,只不过之前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来保护商标。
梅文化是想着让魏明给设计一下,毕竟他有美术底子。
魏明想的则是:“要不这样,咱们利用这个机会也广告一下,你在报纸上登文,就说征集东方新天地商标,如果方案被采用奖励多少多少钱,我也做一个,盲投,最后你和钱阿姨你们几个商量着看哪个最合适最有创意,我还是更相信广大群众的智慧。”
“嘿,这个主意好!”梅文化忙不迭点头,还得是明哥这脑袋瓜。
就是这个奖金要弄多少呢,不能太多,容易招人惦记,也不能太少,要不然人家没动力,而且达不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魏明就跟他说了这么多,随即上楼找姐姐了,距离他要去香港的时间越来越近,得珍惜啊。
雪姐姐也在,过几天就是她的30岁生日了,魏明会在生日后动身。
龚樰其实不想过,这可是30岁的生日,过完这个生日,自己就是30岁+的女人了,而小魏还是20出头的小伙子。
不过她不想过也不行,朱霖嘿嘿笑着:“去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你也得来一遍。”
想到去年朱霖过生日时的三个人玩的有多疯,魏明有点期待那一天快点到来了。
在等待这一天到来前,《博物馆奇妙夜》正式在《童话大王》发表,虽然因此中断了一期《黑猫警长》,但销量反倒呈现了增长的趋势。
停滞了好长时间的《童话大王》销量终于又涨了,而且不年不节的,还为故宫带来了一波参观高峰。
至于在国外,有着mr.why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博物馆奇妙夜》精心打磨的超高质量,英文版在英美几国的销量很快就突破了50万,成为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爆款。
有了这个招牌作品,公司再出去跟那些作家谈合作的时候也就容易了许多,局面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而且梅琳达还在持续打榜宣传买通告,势要把这个绘本故事打造成一个长销经典。
另外魏明提出的“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的具体想法也让她觉得很有搞头,青少年是追求刺激的年纪,沾点恐怖,还有魏明那些神奇的脑洞,说不定他们可以创造一个图书销量的奇迹!
她给魏明回信,准备先拿《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试试水,做一个小册子图书,如果成功了再做《博物馆奇妙夜》。
“还有,既然要做成系列,你一定要多努力,不要总想着日女人,最好每个月都能写两个新故事出来。”
当梅琳达的信来到燕京的时候,魏明已经给龚樰过完生日,动身前往香港了。
这是一趟直达的航班,在他的座位旁边是86岁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的样子,一头银丝,身体比之魏明巡逻的时候还要更差了。
旁边他的孙子明显要高壮不少,精神头也足,对什么都好奇。
孙子名叫宛小平,二十多岁,去年刚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
之所以随母亲姓宛,主要也是孩子多,她母亲生了四个,而且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非常辛苦,再加上外祖父也是词学泰斗宛敏灏教授,所以就让他随着母亲这边的姓氏,算是继承宛家衣钵。
这些都是候机的时候魏明打听出来的,他也好听个八卦啥的。
“小魏你到时候是跟我们一起住吗?”飞机平稳后,朱先生问魏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