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编著春秋,功德降临!(1/2)
洪荒不知岁月,转眼间,又是一万年过去。
在杨宣的协助下,孔子完成了《诗》、《书》、《礼》、《乐》的修订,编撰了《周易》、《春秋》。
子夏和孔子的一眾学生,每日都在根据杨宣和孔子两人的语录,共同编著《论语》。
时至如今,《论语》已经有了三千六百五十页,距离《论语》编成之日,已然不远。
只是现在的论语当中,不再只是记录孔子的所说的话语,
还有诸多出自杨宣之口的论语原文,以及杨宣在修行之道上面,高屋建瓴,让人醍醐灌顶的言语。
认真算起来,现在这本《论语》当中的內容,杨宣和孔子所说的话语,大约各占一半,再一次超过杨宣的预料。
如此一来,等到將来《论语》著成之日,作为儒家的镇教之宝,大概率会有功德降下,杨宣估计能够获得三分之一左右的功德,和孔子相当。
除此之外,隨著孔子的学问越来越高,逐渐摆脱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影响,走出自己的路,学院的浩然正气愈发浓郁。
这些年下来,杨宣待在孔子学堂,沐浴在浩然正气之下,心中的善念种子已经完全凝链,玄妙非凡,其內的生命气息愈发强大。
只是如今的善念种子上面,並未出现任何一道裂缝。
不过,杨宣没有因此而感到焦急,心態始终都十分平和。
既然凝练出善念种子的契机在浩然正气上面,那么破开善念种子,斩出善尸的机缘,应当也在浩然正气这里。
按照杨宣的猜测,应当是孔子还未立下儒教的缘故。
待到孔子正式立教,儒家门生遍布九州……
不对!
现在的百家爭鸣可不仅仅只是在九州境內,而是在整个洪荒东方,
甚至洪荒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生灵来到洪荒东方,占据一方土地,开门立教,参加到诸子百家当中。
那么等到孔子正式立教,儒家门生肯定不只是遍布九州,至少也是遍布整个洪荒东方。
如果浩然正气之所以能成为杨宣斩出善尸的契机,是因为浩然正气特別,不是因为杨宣的善尸种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那么今后儒家在洪荒的影响力,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到了那时候,或许浩然正气会像当初的劫气那般,瀰漫在洪荒各地,甚至……在儒家鼎盛之时,浩然正气笼罩整个洪荒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说这么远的事情,等到孔子立教,就算善念种子不能直接出现裂缝,速度也会快上许多。
在这一万多年时间內,洪荒东方愈发热闹,各家学说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人族诸多先贤走出火云洞,根据自身所参悟的大道,开创一个个各有特色的教派,比如:
以神农为代表的农家,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医家……
但说起来,人族所开创出来的教派,只是占了诸子百家的一小部分。
毕竟,这次的诸子百家本就不是以人族为主,而是涵盖整个洪荒东方的超大型论道会,人族只是其中一个参与者。
龙族、凤族、妖族、五行灵族等诸多种族,也都参与到诸子百家当中,或是开创属於他们的教派,或许正在整合自身所学,正在开门立教的阶段。
说是诸子百家,实际上远不止『百』这个数字!
就比如龙族,有龙擅长先天水之大道,便以此为基础,在某一条河流湖泊,创立天龙水教。
除了龙族之外,其他种族也有擅长先天水之大道的生灵,如五行灵族,同样有族人创立水教。
如此一来,即便不提后天大道,就只是根据三千先天大道所创立的教派,就已经超过万数。
如此之多的教派林立,相互交流、相互指点、查缺补漏,所带来的提升远非闭门造车所能比。
在这一万多年间,通过论道交流,类似教义的教派之间,已经出现了高下之分。
有些教派被吞併,有些教派在壮大,变得愈发耀眼夺目。
只是四万多年下来,百家爭鸣的场景之浩大,完全超出了杨宣的预料。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真的还有机会成为三大学说之一吗……”
杨宣坐在书桌前,回顾这些年洪荒东方的变化,脸上有一抹忧虑浮现。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儒释道是日后最强的三家,但那个时间线上,都是凡人之间的学说。
但现在,有资格在洪荒东方开门立教,至少也得金仙修为,大罗金仙都不在少数。
佛门本就是洪荒大教,又有大兴之兆,想要在百家爭鸣的当中脱颖而出,轻轻鬆鬆。
道教说到底就是玄门,又是李耳开创,在百家爭鸣期间大方光明亦是板上钉钉之事。
孔子这些年的修为虽有提升,但也只有玄仙修为,想要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其难度可想而知。
“杨师,老师让你过去一趟。”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子夏的声音。
四万多年下来,子夏已经从原本的童子,变成了器宇轩昂的年轻人。
但他眼中的灵动始终不变,依旧如年幼时候那般,对杨宣出手阔绰的杨师充满好奇,正微微歪著脑袋,打量著门內的杨宣。
“来了。”
杨宣颯然一笑,放下心中的忧虑。
佛门和道教来歷非凡不假,但儒家也並非背后没人,杨宣这个天庭、地府双大帝,现在也是儒家的代课教师。
更何况,孔子是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共同选择的人,即便不说两位圣人,背后也有截教和阐教可以仰仗。
这样说起来,孔子若要立下儒教,背后就有天庭、地府、阐教、截教四方势力撑腰。
最最重要的是,孔子乃是应运而生之人,得气运庇佑,其本身便有著非凡的悟性,又有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为其开智,这些年还有杨宣从旁协助。
虽然他的修为不太行,但是对大道的见解,可不见得比大罗金仙差到哪里去。
说到底,百家爭鸣比拼的是各家的教义,是对大道上的见解,而不是修为。
以杨宣对孔子和浩然正气的了解,不说拔得头筹,儒家脱颖而出绝对不成问题!
换言之,如果儒家不能脱颖而出,那就说明这天地有问题,是有人在崇中作梗。
杨宣没有多想,这些是圣人需要担忧的事情,他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隨后,杨宣跟著子夏,来到孔子的书房,自然而然地坐到孔子对面。
孔子见杨宣坐下来,脸上露出笑容,將手上竹简递过去,笑著说道:
“春秋三十五卷,如今尽在此书其中,还请杨先生帮忙看看,是否有什么疏漏。”
杨宣並未接过竹简,和后世的春秋不同,孔子如今所编著的春秋三十五卷,並非纯粹的文学著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