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后路(1/2)
第408章 后路
以薛家商號的实力,请几艘大海船运番薯北上不难。
但是番薯如何运到大同呢。
三四千石的番薯解决不了大同的问题,对於个人是天量,对於大同如今百万人口却不算个什么,更不提王信还要解决更多的流民。
哪怕没有十万石,翻个十几倍也行。
今年种下去四五万石的番薯,大概十几万亩的范围,按照福建百姓们的说法,按照贫瘠土地的收成算,也能收穫个五六七八千万斤。
就按照五千万斤好了。
五千万斤全部用来做种,那就是七八十万亩。
大同是缺粮,不是没粮。
所以五千万斤多余出来的番薯,只拿出三千万斤来吃饭,每顿粥饭里加上一两个红薯切块,可以解决二三十万人的温饱问题。
到了后年,可以解决百万人口的温饱。
要不了十年。
全国的温饱就能解决。
“我不是在做梦吧?”陆仲恆疑惑的看向王信,如天方夜谭的事情,幸亏是从王信嘴里说出来的,否则陆仲恆绝对不会相信。
“真的。”王信面庞消瘦,但是眼睛里有光。
大同的基建加商业再配上番薯,等於彻底解决了短板,接下来只需要时间,自己要做的是把这个歷程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
“薛家商號的人亲自去了福建,他们如实传回来福建百姓如何耕种番薯,一个个都是这么说,总不能都骗他们。”王信原本打算亲自给林如海写信,没想到陆仲恆来到了大同。
有陆仲恆出面,效果会更好。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读小说上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
“现在主要麻烦是运输,京城局势不明朗,各地也不稳,运到大同的番薯绝对不能出事,否则就要耽误一年,此次大灾已经两年,许多百姓家的积蓄大致上见底,明年必须接应上。”
王信耐心解释。
数万石的番薯,用车辆运输的话,一车装运七八石,或者多一些十几石,再多不是不能装,而是很多路段承受不住重量,车辆也容易损坏。
所以往来运输几千辆板车,需要动用近万人。
如此大的规模,就算分开运输也风险大增,王信担心道:“番薯谁都可以种,我只怕別人浪费了此物,耽误了时日,所以我必须亲自来布置。”
“的確如此。”陆仲恆认可,如果功效真有王信说的。
“所以我打算从大寧开始推广,这样的话,从大沽口北上路途最短,进入大同军的势力范围內,风险就降低了很多,何况那么还有很多的农垦队。”
“大寧。”
陆仲恆迟疑起来。
大同军在大寧做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警惕。
虽然没有打出大同军的旗帜,而是各家商號的行为,但朝廷也不是聋子,知道商號请的士兵都来自大同,並且是成建制的,並不是个人行为。
只不过朝廷积弊,內斗激烈,浑然顾不上而已。
顾不上是一回事,顺手阻止大同还是会做的。
有人张吉甫未出事前,隨便给下面人一些默许,就给大同带来了大麻烦,逼的王信不得不激进。
“皇上那边有林公可以帮忙说话,但是林公也不好为了你的事太过明显。”陆仲恆抬起头看向王信,关心道:“你和贾府能和好吗?”
“我怎么不知道自己与贾府有事情?”王信眨了眨眼睛。
陆仲恆看到王信如此模样,內心算是放了心。
“你不在京城,很多事情不了解。”陆仲恆笑道:“虽说皇帝亲政,但许多事不是皇帝说自己亲政就能亲政的,接下来焦头烂额,各方势力也不会消停,都会想办法在新朝站稳脚跟,或力求过关。”
王信明白陆仲恆的意思,也猜到陆仲恆的来意,主动道:“你回去帮我告诉政老爷和林公,我王信不是小人。”
陆仲恆点了点头,“正是相信你的品性,我才能出现在你面前。”
虽然大家中间有些不愉快,但两口子之间还闹矛盾呢,有矛盾不可怕,大家求同存异,最怕的是闹成势如水火,寧愿两败俱伤。
“京城的事情,接下拜託陆兄了。”
王信郑重的拱了拱手。
鞭长莫及。
出了大同,他王信的號令能调动谁?
恐怕对他不满的人更多。
但凡听过自己在大同的改革,不会有官员没有看法。
“你自己也要有分寸,事情闹得太过火,朝廷下定了决心,或者皇上愤怒,只怕到时候谁也帮你说不了话。”陆仲恆很担心王信变了。
“放心吧。”
王信如常道。
大同其实与后金一样。
別看实力强势,但是一样离不开与关內的贸易。
大同的商业离开了內地,犹如鱼离开了水。
內地却能离得开大同,虽然损失会很大,但是政治安全大於经济发展。
目前的局势下,王信更需要內地市场。
否则大同连三个月都坚持不了。
除非学习后金。
既然不能正常经商贸易,那就只能暴力抢劫,哪怕自身也要承受巨大的代价,也总比等死要强。
这是最坏的局势。
王信当然不愿意恶化到这样的地步,所以的確没有想要与朝廷撕破脸,但是又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那么与贾府之间的关係就变得关键。
不光是番薯方面的合作,更包括对大同的保驾护航。
陆仲恆满意的离开。
此时,王信已经在五台县呆了三天。
第四天。
五台县的城门终於打开了。
五台县很贫瘠,属於下县,县城人口才两三千人而已,很大比例是官吏和官吏家眷,以及做这些人生意的屠夫,马夫,商贩等群体。
整个五台山区也才三万人左右。
山区保留的水分大,在如今的天灾下,比起普通的县城,山区更適合推广番薯,加上此地人口少,山林的荒地又多。
普通县城还有水源的耕地,依然以传统农作物为主。
人不能只吃番薯。
河上。
河道中停了两艘船。
“张吉甫死了,杀了几个当家的,其余家人流放。”王信立在船头,看著对面神色憔悴的周文,淡然道:“我已经託了关係打点,至少保下张吉甫的家人。”
朝廷的局势还没有尘埃落定,会不会牵连更多的人,王信不得而知,但是有些人必然是首当其衝。
比如周道丰,还有眼前的周文。
“也算对得起首辅了。”
如此关头还愿意浪费人情,可见王信的確仁义,周文苦涩道:“你可否知道朝廷对我的安排?”
还要向王信打听消息。
王信有些愕然,很快反应了过来,周文的態度已经明朗,王信露出笑容,“大概是留不下来的。”
“会不会死?”
“不知道。”
王信摇了摇头,如实的说道:“皇帝虽然当了二十年的皇帝,至今才算亲政,可以恢復本性,如何对待你们要看皇帝的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