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十族只不过是赌注(1/2)
罪己詔,是古代皇帝自我反省的一种形式。一般都是国家出现灾害和政权出现问题,或者皇上有失德之处才会写。在汉朝颇多,以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詔最为出名。明朝的崇禎也是下罪己詔最多的一个,但是他光反省,却无力改变当时大明的颓势。
而在孝文一朝,政治清明,经济復甦。百姓们安居乐业,为人讚颂。一般人都不会想到,孝文皇帝竟然也会下罪己詔。
朝堂上,朱標声泪俱下地读著罪己詔,百官们也为之触动。
“朕虽不肖,未能如先帝创万世不拔之基业,但也为国为民,虔诚祈祷,愿我大明无灾无患,风调雨顺。十年以来,兢兢业业,岂敢懈怠。奈何朕亦有疏漏,东瀛本为海中弹丸小国,顽固不化,对我大明屡有敌意。我大明为仁义道德之邦,本愿与其交往。先帝洪武,曾亲遣使者拜访,其竟敢出言不逊。而今,更乃敢侵犯我大明沿海,烧杀抢掠!此乃朕之罪过也!朕本欲怀柔宽容治天下,处四海。不愿大动兵戈,但!国土子民皆为大明命脉,岂可让步?朕反省自身,太过仁慈。大明国威岂可遭倭人践踏?倘若朕早有处理,何至於今日惨状?朕悲痛矣!以此詔告慰天地神祇、列祖列宗、黎民百姓。国讎家恨不共戴天,朕决意,血债血偿!”
说罢,朱標合上詔书。
“列为臣工,为我大明被侵略杀害的子民默哀!”
……
朱標这份罪己詔,和歷史上许多罪己詔都不同,人家皇帝的罪己詔,都是细数自己的失德之处,向天下臣民反省。而朱標这份罪己詔,则更像开战动员。他的意思是,我当上皇帝之后没啥错,老百姓过得也挺好。但是你区区的东瀛竟敢侵略我大明海域,杀我子民?是可忍孰不可忍!之前我本来没稀得搭理你们,但是现在我觉得我错了,我早就应该把你们给收拾了!要是早点给你们些教训,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算一种反省自身……而且结合眼下的形势,朱標这份罪己詔,更能鼓动人心。满朝的文武,哪怕是年逾甲的文臣,也一脸愤恨。酸腐是一回事,但是涉及国讎家恨就是另一回事了。谁还没几分血性了?
“列位臣工,朕本不想大动干戈,只想与民休息,奈何东瀛海盗,欺人太甚!倭唤,猛於虎!朕不愿千百年后,被后人指著鼻子,骂朕软弱,戳朕的脊梁骨!更不愿把这难题留给后人!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朕愿一力承担!朕只想问问眾位,有多少人支持朕用兵东瀛?”
满朝文武几乎齐齐地向前一步。
“皇上,请对东瀛蛮夷用兵吧!”
有几个窝囊派,本想劝说两句,但是一看这架势,也只好紧隨著走两步。现在朝廷被朱標煽动的,几乎是群情激奋。谁现在要是敢嘰嘰歪歪,说什么荒唐的道理,容易被百官们捶死……
朱標看著眾人,也是会心地点了点头。
“既然百官眾志成城,那朕也甚是欣慰!这东瀛杀我子民,劫掠城镇,就该付出代价!更何况这不只是国讎,还有家恨!先帝洪武,曾经派遣使者去东瀛,希望交好,奈何当时的东瀛国主不识抬举,不仅想杀我使者,更是对先帝出言不逊,屡屡挑衅大明!身为人子,父亲受辱岂能不还?身为臣民,帝王受辱,岂能旁观?”
“启稟皇上!现在不仅仅是东瀛海盗侵犯。之前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残党逃出海外,还与东瀛海盗勾结,竟与海盗一起侵扰大明。这一干人等皆为余孽,皇上出兵,乃是替天行道!”
兵部尚书自然是个爱打仗的主,此时也是一脸的义愤填膺,跃跃欲试。但是这种程度的战爭,可就轮不到他了。
“好!新仇旧恨,国讎家恨,皆一併算之!翰林院学士方孝孺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