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必得姜伯约(求月票追读评论)(1/2)
与此同时,说客大会会场上,诸葛亮决定趁热打铁,趁著百姓们这股激动的劲还在,乾脆一步到位。
诸葛亮取出刘禪连夜写就的詔书,令人大声宣读:“陛下有詔!即日起,大汉开科举!”
他目光如炬扫过台下的眾寒门子弟,以及豪族家主们,目光凌厉,“世族垄断官位几百年,寒门子弟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这种日子,该到头了!”
“从即日起,各州府郡县全面推行科举制!“诸葛亮取出了他这阵子日夜劳心劳力才初步准备好的科举章程,
“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不看出身,不看贫贱,只要你有学识、有见识,便都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大汉效力!“
此话一出,在场眾人先是安静到了极点,都能够听到身边人轻微的呼吸声。隨后,立刻爆发出了响震天地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这天后,这一消息根本不用诸葛亮等人主动去宣传,仅凭藉著群眾们自发口口相传便迅速传遍大汉各地。
一时间,街头巷尾,不管男女老幼,身份如何,几乎人人都在议论纷纷。
当然最高兴的当属那些寒门子弟,那些出身贫困却依然坚持读书的人,他们纷纷奔走相告,向亲朋好友传达著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这使得出身底层的他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哪怕只有那一丝丝,但那也是希望啊!
这无疑是给他们这些没有背景之人硬生生的开闢出来了一条通天大路!
但反观那些世家大族的府邸內,没了往日的热闹场景,反而是一片愁云惨澹。
王崇呆呆的看著手中被退回来的推荐信,长嘆一声:“诸葛亮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啊...比之前刘备发行直百钱收割我们財富那招还狠啊!”
自那天之后,涌向丞相府的奏摺便像雪源源不绝,几乎全是,南中、汉中等各地询问科举章程的细则。
......
说客大会结束后,诸葛亮和刘禪在一眾侍卫大臣的簇拥下离开会场。
诸葛亮和刘禪漫步到成都城墙城头,看著夜景之下的成都城,灯火渐次亮起,如同点点繁星。
“相父,我觉得,这只是开始。“刘禪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有了人才,何愁不能北伐中原,兴復汉室!”
诸葛亮郑重的点头,
“老臣必当竭尽全力,迎陛下还於旧都长安,使天下再次一统於大汉。”
夜幕降临,成都城沉浸在一片热闹与希望之中。而大汉的命运,也在这一项项新的改革中,缓慢的翻开了新的篇章。
.......
诸葛亮带著相府官员和刘禪分別后,踏著满地月光回到相府书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