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 即墨县令(1/2)
万斛有些不快:“张郎君,贫道一片诚心,请勿再推辞。”
张明语气真挚:“道长美意,张某岂敢推辞,奈何令高足皆无道籍,如今贸贸然去见县尊,使令高足身份暴露於县中,今后如何处置?损道长师徒而相助张某,我不能为之。”
万斛老道摇摇头,语重心长道:“郎君,你是一国大王、使节,代表著令尊即贵国皇帝陛下。”
“郎君初登大唐国土,只因怕连累我师徒,不使人通报便主动去求见县尊,既失掉贵国顏面,又使我大唐背负无礼於他国之恶名,更令贫道不会心安。”
“至於徒儿们道籍之事,抑或此观是否会被官府拆除,则不必去想,与有关国体之事相比,皆无足掛齿。”
张明大为感动,他只能深深一揖:“多谢道长!张某今后必有厚报。”
万斛老道哈哈大笑:“贫道方外之人,要甚厚报?其实贫道深感荣幸哩,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大约没有哪国皇子能在这嶗山登岸。今日郎君与三位娘子玉趾降临,且还能与我师徒共进一餐,这是要载入正史的。”
张明也隨之大笑,心中暗道惭愧呀惭愧。
万斛又自言自语:“按说这太平里大小事情,应该先报与里正知道,再一同去见县尊才是,如果直接稟报县尊,越过里正大门,总是不大合適。”
他再吩咐徒儿:“二吕,你中途先到里正那里,就说有海外使节在嶗山登陆——暂时也不要说起郎君皇子身份。你告知他,为师陪使节隨后就到,请他也一起陪同,另外请他雇一架车辆,在道旁等候。然后你只管去县治。”
二吕点头应诺。
唐朝地方制度,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里。百户为里,置里正一名;五里为乡,却没有乡正,只置耆老一人。但是耆老並不任事,乡中事务由五名里正共同负责。嶗山北麓这一片在东北乡太平里范围內。
万斛又问张明:“贫道如此安排,张郎君以为如何?”
张明还能说什么:“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庄四田拽拽老道衣襟:“师父,还有徒儿呢,徒儿也想进城。”
万斛道:“你与你大师兄留守看家。”
四田道:“家有什么好看的?又不会被人搬走,有大师兄一人就好,带上徒儿唄,徒儿也想进城。”说著他摇起老道胳膊。
老道无可奈何:“为师允了,莫再摇晃,莫再摇晃,脑浆晃作麵糊矣。”
101看书.com全手打无错站
看著小徒儿愿望得逞的高兴模样,老道对张明四人道:“唉,都言人老宠么儿,老道方外之人,亦不能免俗,让郎君与娘子们见笑。”
张明与三个女孩微笑表示理解,纷纷感嘆道长师徒真是性情中人。
嶗山西北道上,庄四田腰別弹弓,袖揣短匕,身背他三师兄的弓箭,在头前开路。
郑三品仍旧挑著行李箱与袋子,只不过木头槓子换成了正经扁担。
本来张明说箱子下面有軲轆,可以拉著走,不想郑三品看后对此嗤之以鼻,言道一路碎石泥块、深坑浅洼,这小小軲轆,只怕走不多远就得顛散了架。
张明从善如流,只好由他挑著。
万斛老道穿了一件半旧葛布道袍,手执拂尘,足蹬芒鞋。
张明自是宝刀不离手,三个女孩紧隨身后,林楠和陈墨从包里掏出摺叠伞,遮住越发强烈的太阳光。
走了大约五六里,见前方道旁有一架驴车,一个中年汉子,斜靠著车辕,正在打盹。
郑三品回头说道:“师父,何顺何里正就在前头。”
一行人走到驴车旁,郑三品把担子放下,何顺惊醒,他看看张明四人,也是暗暗震惊。心道钟二说来人是外国使节,看他们相貌气度,必然是王孙公子豪门贵女。
万斛稽首道:“有劳何里正在此等候。”
何顺急忙回礼,连道不敢,他对万斛很是尊敬。
万斛老道在嶗山脚下已经生活了几十年,他虽不是本地人,但平时与人为善,经常接济穷人。
又会一些医术,方圆十几二十里的人们,有些小病小灾,大都跑来找万道长医治,老道都是来者不拒,免费开方,如果手头有对症的药材,也会隨手赠予。不管最后能否治好,乡民们对於老道及其弟子,都是心存感念。
万斛又道:“怎敢叫何里正亲自驾车相送,另寻赶车之人即可。”
何顺道:“好叫道长知道,这驴车本就是我自家的,別人赶车我还不放心。”
他协助郑三品把行李箱、蛇皮袋放到车子前头,边心下称奇边又说道,“我本来也要去县廨求见县令官人,正好一路同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