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3 高產良种(2/2)
眾人早都站起,探头看著袋子里的东西,听张明说亩產两三千斤,又听还有最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明颇为云淡风轻:“此作物带来中土种植,土壤肥料皆与我国不同,某不敢说会有多高產量。但在我国,红薯產量,三四千乃至五千斤很平常,最高嘛,看土壤、水肥,还有病虫害防治,总之,做好这一切,单產可以达到八千至一万斤!”
张明话音未落,只听得扑通几声,刘德行夫妻跌坐胡床,梁子春扶案呆立;宋仪与万斛直接歪倒。
宋仪爬起来,老泪纵横:“张郎君,张大王,你,你为何不早来二十年?十年也行啊!怎能死掉那多人?”
宋仪边哭边絮叨:“前隋大业之初,东莱郡领县九,有户九万零三百五十一,即墨县就有户一万零二百三十三,口五万八千一百有余。而今,我即墨县,只有户两千一百二十,口一万一千三百,平白地减了八成,八成户口啊!”
眾人给他哭得都是心中悲伤,脸上悽然。
刘德行劝道:“宋老,且收悲声,那时昏君当道,天下大乱,既有天灾,更有人祸。而今国朝新立,圣天子在位,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又兼张贵使带来这等高產食粮,天下大治立等可期啊。”
宋仪收了哭声,擦擦眼泪:“明府说的是,我等即將看到天下大治,何等幸事也。”他又对张明施礼道,“老朽失態了,贵使勿怪。”
张明郑重回礼:“一国或一地,短短时间,人口锐减八成,张某只在后汉三国史书中见过。读魏武帝《蒿里行》中诗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只觉不寒而慄,这是何等难以想像的悽惨境地!宋先生更是亲身经歷,心中自然难抑悲伤,张某感同身受。”
宋仪说道:“感谢贵使带来此等神粮,万千生民无忧矣。”突然,他一把抓住张明的胳膊,瞪大双眼问道:“贵使,你刚才所言俱是真的吗?莫不是虚言誆骗,这红薯真有这般產量?”
唐朝眾人又提起了心臟,都目不转睛地看向张明,静待回答。
张明呵呵一笑:“宋先生,张某说这种虚言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我今不远万里来到中土,覲见天子,献上国礼,天子大约不会亏待与我。我又何必夸大红薯產量?”
“明年春种秋收,一切自见分晓,如果到那时,连我说的两三千斤都达不到,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张某这样说,已经不是画蛇添足,而是自掘坟墓啊。”
眾人一听,鬆了口气,心道此言不假。
宋仪对张明深深一揖:“老朽孟浪,贵使勿怪。老朽乍听贵使说起这、这红薯產量如此之高,怎能不大喜大悲。”
张明忙扶起宋仪:“宋先生不必如此,张某明白先生之心。”
孙淑容指著另一个袋子,试探著问道:“敢问贵使,这里也是高產种子吗?”
张明解开扎口绳,先拎出一个鼓囊囊的牛皮纸袋,放在一边,指著蛇皮袋对眾人道:“诸君请看,此物名唤马铃薯,一般叫它土豆。”
眾人伸长脖子看去,这种作物,形状与那红薯类似,只是这是黄色圆的,那红薯是红色长的。
张贵使清清嗓子道:“这土豆,好种植,易成活,耐旱又耐寒,土地贫瘠一些也能种。能煮著吃,能烤著吃,更能切片切丝做菜,还能加工成薯片薯条。”
“四田,早上你吃的那个小条条,就是刘小娘子让你蘸著甜酱吃的那个,就是这土豆做的。”
庄四田惊嘆道:“就是这个土豆做的吗?真是我一辈子都没吃过的好东西!”
眾人哈哈大笑,万斛老道宠溺地打了小徒弟一记脖搂,笑骂道:“你这小混蛋,狗大的年岁,敢说一辈子。”
张明笑道:“哈哈,今后让你吃到不想吃。”
庄四田道:“郎君,四田吃一辈子都吃不够。”
张明似是在回忆著,深情说道:“好,我也爱吃呢。土豆烧肉,土豆黄燜鸡,酸辣土豆丝,乾锅土豆,吃不够,真的吃不够。”
唐朝诸人听得兴趣盎然,心道这些用土豆做的菜必定好吃,要不张贵使为何这般念念不忘?
宋仪道:“敢问贵使,只是有一样,贵使还未曾说明,这土豆產量如何?”
张明拍拍额头,说道:“土豆產量与红薯差相仿佛,一般也要三千斤以上,最高也有可能七八千斤。”
又是一片吸气之声,宋仪和万斛差点又要歪倒,幸被许伏念与钟二扶住。
张明很是无辜,万一这两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当场有啥意外,自己岂不是罪莫大焉。
他打开牛皮纸袋,里面是一个个塑料自封袋,装的都是经济作物与蔬菜种子。他把这些种子一一展示,详说种植收穫,细述產量用途,听得眾人如醉如痴。特別是玉米、生和,更是又引得万宋二人老泪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