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9 最新朝局(1/2)
经过大堂,来到二堂。
天色已暗,二堂之前,两个执衣挑著灯笼,灯笼周围,大约有八九个男子站在那里,轻声交谈。
还有几个女子站在另一边,看装束,似乎是主妇们带著侍女。
眾人一见县尊来到,纷纷行礼,刘德行做了回礼,然后与张明携手走在前面,大家接著跟上,一起走进二堂。
孙淑容也携手陈墨,与眾女子还有侍女,绕过二堂,走过內宅门,来到三堂。
一个僕妇迎了过来,孙淑容摘下冪篱,隨手递给她,说道:“你去照看孩儿们吧,不用在此伺候。我与眾位娘子还要饮宴,不知要到几时。如果两个孩儿困了,就带他们睡下。”
几支红烛与膏油灯已经点燃,青砖地上放著七张小案几,正中两张,左首两张,右首三张,后面各有一个坐垫,食物已经摆上小几,很是丰盛。
孙淑容安排座次,她与陈墨坐在正中,陈墨正要客气一番,被她笑著拦住:“娘子也要学你家阿郎那般迂阔吗?”
陈墨一笑,不再多言。
这时她才看到孙淑容的真貌,见这位县令娘子大约年不满三旬,端庄秀丽,白净文雅,不由生起好感。
各位娘子都跪坐下来,侍女各自站在身后。
孙淑容对右首三女说道:“三位娘子,今日有贵客降临寒舍,故而邀约娘子们前来作陪,容妾身先为诸位互相做个引见。”
二堂之上,眾人纷纷落座,刘德行与张明跪坐在上首正中。
刘德行见眾人坐定,清清嗓子:“诸君,今日有贵客来到我县,请诸君前来相陪。开宴之前,容本官先介绍一下贵客身份,再与诸君互作引见。”
在刘县尊口中,这位张郎君讳明,字照临,是从海外来的饱学士子,出身魏晋时范阳张氏,先人躲避战乱逃到海外,如今在海外某国也是一等一的大族。
张郎君仰慕中华文化,带著娘子与娘子的两位闺中密友来到大唐,他刘某挽留张郎君一行在即墨居住一段时日,以尽地主之谊,待適应中华水土之后,张郎君还要去国都长安拜见天子。
望在座诸君今晚一定陪好,此后在张郎君留居这段时间,一定要照顾周全,有求必应。务必让张郎君有宾至如归之感,务必让张郎君对此地有大好印象,务必让张郎君在我即墨不留下任何遗憾云云。
张明心中暗暗发笑,脸上满是感动,口称多谢明府厚爱,多谢诸君照拂。
两旁诸君也纷纷点头称是,表示听从县尊指示,做好接待工作,万不会丟了我大即墨一万一千多父老乡亲之顏面。
接下来刘德行为张明引见这几位县中头面人物,梁县丞、宋主簿与许县尉比较熟悉,主要是下面几位佐吏。
即墨勉强算是中县,按朝廷规制,可配备的流外小吏有:录事一人,司户佐三人,司法佐二人,市令一人,仓督一人,博士一人,助教一人。
今晚市令不在县廨,仓督因为农忙將至,去了县南乡里视察,另外司户佐缺员一名,助教也缺员,故而连梁宋许三位外加万斛老道,正好十人,分两边坐著。
张明听刘德行逐个介绍,互相见礼,心想,后世一个乡镇正常都有几万人口,有的乡镇十几二十万甚至更多,这时代即墨全县才一万一千多人口,眼前这几位小吏,最多就是乡镇助理,小学校长位置。
引见已毕,大家准备开吃。
此时宴席都是分餐制,各人面前一个案几,各色珍饈美味已经摆好。
侍女都去三堂伺候,这里只有几个执衣听用,他们提起酒壶,为眾人倒酒。
刘德行小声对张明说道:“此乃兰陵美酒,来自沂州承县,並非本地土酿,味道尚可。不过比起贵国纯净如澧之白酒,必定差之千里,愚兄只有此酒,贤弟勿怪。”
张明笑道:“仁兄有心,小弟是酒都能饮,绝不挑剔。”
刘德行端起酒盏:“为天子贺,为太子贺,诸君,请举白!”
眾人也隨之说道:“为天子贺,为太子贺,举白。”一饮而尽。
梁子春举杯:“为牛使君贺,为刘明府贺,诸君,举白!”
眾人再次一饮而尽。
张明心道,牛使君是哪个?刺史敬称使君,大约是说莱州刺史。喝点小酒,连刺史也带上,这傢伙,马屁够精。
宋仪和许伏念对视一眼,一同举杯:“为张郎君贺,举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