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 混帐护食(2/2)
大唐天子李二陛下,哪能听到这个从姊丈的腹誹,他翻看起了另一份字纸,正是刘德行点灯熬油,直到天亮,亲笔手书的奏疏。
这封奏疏,从他初九日下午接见钟二吕开始,一直到晚宴结束留下墨宝,在此期间,与安国来使渤海王张明的所有接触,都予以记载。
包括张贵使四人衣著相貌,双方交谈言语,张贵使夫妇出示的龙凤玉佩,拿出的高產良种,馈赠天子的国礼龙瓶,馈赠皇后的葡萄美酒等,以及晚间接风宴上,舌战县学博士,即席赋诗,而后又手书此诗。
反正事无巨细,点点滴滴,全部记录在案。
末了,刘德行还以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態度,向太子殿下致歉。说微臣知道殿下喜爱书法,尤善右军字体,本当將张贵使手书兰陵美酒一幅,也隨奏疏献与殿下,怎奈被贱內一把抢去,再也要不回来。
微臣心中十分恼怒,就想当场休了这个不省心的婆娘。怎奈她自嫁入刘家,也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曾陪微臣顛沛流离,逃难江南,也曾在自己离开老母,来长安投奔大兄之时,独自一人照顾阿姑,又为自己诞下一双儿女,微臣实实不忍休她。臣忠义不能两全,臣辜负殿下厚恩,臣罪该万死云云。
李世民看完这段,不由气乐了。
刘德行啊,你这混帐东西,在你眼里,朕就是那种巧取豪夺之人?来使书法再好,诗句再美,就值得朕据为己有?
再说了,那诗题目明明写著,赠刘明府继善仁兄,娘的朕又不姓刘!
哼哼,刘德行,你在这里跟朕显威风,还夸口要休了你的娘子,你娘子知道吗?你自己想留下来使墨宝,朕理解,朕不跟你强抢,可你为甚要拉你娘子搪塞?
你就好好盼著,什么时候朕再想起你,把你调来长安,给你个六品京官做做,你应该很开心吧。那时朕再把这封奏疏送到你家,叫你娘子亲启亲阅,看不抓你个满脸桃朵朵红!
哇哈哈哈!
假如刘明府继善仁兄,此刻能听到李二陛下心声,必会面向西方大叫:微臣冤枉啊!我是苦主!我要上诉!
李世民拿过另一封卷宗,原来是一份两人问话记录,一方是那嶗山道士的小徒儿庄四田,另一方是即墨县尉许伏念;再一份,钟二吕与县丞;再一份,郑三品与主簿,最后一份,道士万斛与县令。
李世民不由放声大笑,笑得那般畅快,笑得那般豪放。
这混帐,护食是有的,本事也是有的,不愧是我天策上將府走出来的。慢说六品官,过几年,朕给你留下五品四品位子,最后少不了你个六部九卿。
刘德威傻傻地看著皇帝大笑,待笑声告一段落,才敢开口:“陛下,陛下,因何发笑?若不用微臣在此,臣便告退。”
李世民这才想起,自己从姊丈还在这里,便说道:“刘卿暂坐,先不能走。”他吩咐內给使为刘侍郎上乳酪,然后又埋头卷宗。
这四份问答,他看得很快,师徒四人分头接受问询,所忆所答,九成九是一致的。这也不奇怪,谁的记忆力能那么好,保证没有一点出入?关键是,四份笔录,都没有涉及那个事件,都没有出现那两个字。
总之,完美,相当完美!
李世民又想了一下,问刘德威:“刘卿,那个嶗山来的道士,叫做钟二吕的,可在殿外?”
刘德威忙从魂游天外境界转回来,答道:“回陛下,正是。陛下看到的,微臣从弟德行在信中嘱咐,让微臣一定要带他进宫,微臣只好听从。”
李世民道:“好了,你去將他唤来,吩咐他平时如何就如何,不要惧怕,朕就是以前那个太子,名讳唤作世民的,哈哈哈!”
刘德威一肚子闷葫芦,起身正要出去,李世民又叫住他:“你唤来钟二吕后,就在殿外候著,並为朕看好殿门,无詔不得擅入。”
刘德威应了一声:“臣遵旨。”
当钟二吕迈步踏上大殿门槛之时,他心中依旧迴荡著张郎君的声音,那么清晰,那么深刻,就如同此时此刻郎君正趴在耳边:
我说与你听,你要心里有数,你到长安,大约会让你拜见皇帝,而且有很大可能,还会见到太子,就是你说的告示里的太子。当然,也许你见到他时,他已不是太子,而是天子。
无论太子召见,还是哪位高官问询,你只管据实回答,不要多想,平时如何就如何。
钟二吕不敢抬头,走近玉阶丹墀,叉手深深一礼:“草民即墨钟二吕,拜见皇帝陛下。”
只听一个威严而又温和的年轻男子声音传来:“钟二郎君免礼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