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8调查研究(1/2)
车马出了即墨城,张明就如同逃脱牢笼的银鸥,真的收不住翅膀,直往大海方向飞去。
路上三品四田轮流驾车,这对师兄弟的车技突飞猛进,虽然考不到驾照,但上路肯定没问题了。
林楠陈墨刘欣然也换著骑马,马术嘛,不太敢恭维,不过也没人敢说不好。三品四田当然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张明也不敢批评,只能寓指正於夸奖中。你看哪家老婆开车,副驾上的老公敢瞎逼逼?敢多嘴的,都被哄下了车。
天近中午,来到一座村庄外,张明按后世的行程估计,这里离海边应该不远了。
车马停住,下车的下车,下马的下马,四田去找柴禾,这里都是盐硷地,正经庄稼长不了,檉柳、梭梭柴、芨芨草、硷蒿之类的,满地都是。
三品砍来几根小树干,搭起烤架,放上一只肥羊,开始烤制起来。县廨庖人已经把羊醃製好了,直接上架就行。
张明一屁股坐下,看三品熏得直冒眼泪,不由哈哈大笑。
四田找的烧火料有些半干不干,刚点著净冒黑烟。三品揣了师弟一脚:“你还会干点啥?快去找些乾的。”
张明四下看看,不远处这座村庄规模,按以前的眼光,实在不大,不过按现在的標准,也算中等村落了。
他有些奇怪,隨口问郑三品:“三品,你说这些土地也长不了庄稼,可那个村子却是不小,他们以何为生啊?”
三品转著烤架上的肥羊,说道:“郎君,他们煮盐啊。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家家户户都煮盐,有大户客商来收的,换了银钱再买粮唄。”
张明猛地拍了自己脑袋一巴掌,怎么这么笨?我就没见过我这么笨的蛋。即墨是沿海县份啊,海盐不是唾手可得吗?
即墨这里晒盐的方法,最早可能在清初才出现,此前的百姓们都是熬煮製盐,要烧掉大量柴草,烟燻火燎,人也遭罪,出盐量也不高,自己这段时间,能不能把晒盐法给他整出来?
前程似锦把两块坐垫铺好,三女坐了上去,刘欣然看看张明,推了他一把:“姐夫,你又发啥呆?”
张明摸摸下巴,憧憬道:“姐夫在想一个惨绝人寰的发財大计。”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吃完烧烤,收拾好残局,张明吩咐一声:“三品四田,打道那个村子,本郎君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林楠她们戴上了冪篱,张明和三品四田牵马赶车,来到了村口。
张明敲著村头一家的院门,不多时,一个衣衫破旧的老汉出来开门。他一见外面是个高大白皙的年轻郎君,身边两个少年看著像是伴当,身后还有三个戴著冪篱的女郎,两个小侍女,不由嚇一大跳。
郑三品上前说道:“打扰丈人,这是我家郎君与娘子,路过此地,想过来与丈人打听一些事情,请丈人让我们进去。”
老汉手足无措,訥訥道:“小人家里穷得很,坐都没得坐,如何敢叫郎君进门?”
张明面带微笑,露出八颗洁白牙齿:“丈人,我是莱州那边来的,专做盐巴生意,这几日到即墨乡间看看,如果此地盐巴品质不差,价钱合適,就派人来这里大量收购。”
老汉眼中一亮,忙请郎君与娘子们进来。三品和前程似锦陪同,四田在外面看守车马。
进到院里,就听屋里有个妇人的声音传来:“儿他父,是那个来俺家里?”
老汉高声说道:“是一个客商,从大地方来的,无事,你只管睡下。”
张明就站在院里,和老汉隨意聊起来。先前觉得这老汉得有六十岁,其实五十不到,屋里是他的娘子,身体不好,常年臥病。他们有个儿子,刚出门,去海边挑海水去了。
张明到灶屋看了看煮盐的设备,就是两口灶,上面各安放一口石锅,真正石头凿出来的锅,当然比棒子们用来拌饭的石锅大得多。
这是没法子的事,盐的锈蚀能力太强,用铁锅煮盐的话,时间不长就得换,估计本钱都不够,就算不差钱,问题是到哪买那么多铁锅?
张明看完,问老汉:“丈人,客商一般多久来收购盐巴?最近有没有来?”
老汉说道:“回郎君,一般一月一来,可巧今日就有盐商来,就在村头大槐树下,正在收购。只是小人家的盐巴刚刚卖给他了。”
张明又道:“他们多少银钱一斤收盐?”
老汉顿了一下,说道:“上次还是每斤四文二厘,此次却是每斤三文八厘,平白地少卖了好多钱。”
他本来刚才心中一动,想多报点卖价,又一想,说那谎话作甚,人家这位郎君不会自己去村头看吗?
张明心中感慨,这年头,盐价太高了,收购价都这么高,零售得卖多少钱?
郑三品叫道:“东市里盐店我去看过,每斤盐八文,这帮奸商,从这里运到县治,就加了那多钱。”
张明笑道:“你还没去內地看过,我估计十到十二文都打不住。”他想想又问道:“丈人每月能熬出多少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