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6 帮他带娃(1/2)
张明引领李孝恭进入正房厅堂,分宾主落座。
厅中已点上两盏青瓷油灯,不甚明亮,室內有些昏暗。李孝恭带来的两名隨从,都站在他身后的阴影里,压低斗笠,看不清面容。
李孝恭道:“贤侄,你这油灯点的可是鯨油?如何不似崇义说的那样亮堂?”
张明笑道:“好叫叔父知道,此灯用的是寅宾馆原有的灯油,不是鯨油。”
李孝恭有些奇怪:“贤侄命人熬得那许多鯨油,几十辆大车拉进了少府监。你为何不用鯨油点灯?”他又调侃道,“贤侄年纪轻轻就学得这般吝嗇,可不似皇子做派,哈哈。”
张明苦笑道:“叔父以为小侄拿了几坛鯨油来吗?不瞒叔父,小侄一星半点都没私取。”
李孝恭道:“贤侄何必如此?既是你见到巨鯨上岸,又带人切脂熬油,你就取来十坛八坛又如何?”
张明摇头道:“叔父,这鯨油是小侄敬献给大唐天子的,在未交予天子之前,任何人不得动用,也包括小侄本人。”
他又神色恭谨道:“小侄虽然来自海外番邦,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小侄既踏上大唐国土,就是大唐皇帝之臣,巨鯨既游到大唐海岸,就归大唐天子所有。”
李孝恭听得不住点头,说道:“难得贤侄如此敬重天子,天子若是知道你这心意,必定喜欢。”
他身后的两名隨从互相交流一下眼神,高些的脸有喜色,另一人却依旧面无表情。
李孝恭又道:“不知贤侄令尊今年寿龄几何?想必御体很是康健。”
李孝恭没说贵国皇帝,只说令尊,这是以长辈的身份与张明拉家常了。
张明正好坐在西面,他恭敬地冲东方抱拳,说道:“多谢叔父掛怀,家君已渡五十四个春秋,身体康健得紧。”
李孝恭又道:“令堂凤体应该也好?”
张明又抱了抱拳:“多谢叔父关心,家慈身体也好。”说著他眼眶泛红,似欲落泪,他对父母的思念和孺慕之情绝不是装出来的。
林楠、陈墨和刘欣然都躲在西屋,听厅堂里这一老一少对答,心里不由发笑。陈墨悄声道:“他老张家八辈子贫农,大概连小地主都没出过,现在倒好,给咱爸整了个皇帝噹噹,咱妈也成了皇后娘娘,还凤体。”
林楠和刘欣然不约而同瞪了陈默一眼,想说一句那是你爸你妈,不是咱爸咱妈,还不是我们的公公婆婆呢,却没说出口。
李孝恭又道:“不知贤侄共有兄弟几人?由令堂所出几人?贵国太子是哪个?”说罢,他和身后的两位隨从都仔细观察张明的表情。
这些人设,张明早就编好,此时张嘴就来:“好叫叔父知道,小侄现有兄弟十八人,小侄行九。家慈所出我兄弟四人,小侄最幼,家大兄是家君之嫡长子,家君即位后就將他立为太子。”
李孝恭又问:“贤侄才学已是惊人,不知令大兄,即贵国太子,才学相比贤侄如何?”
张明又马上朝东方拱手,对他杜撰出来的大兄,面现比刚才提到父母时,更加强烈的孺慕之情,演技再加三分:
“好叫叔父知道,小侄之微末学识怎与大兄相比?只能说是米粒之光与日月爭辉。同母兄弟四人中,大兄最疼我,我从小被大兄带大,白日他为我开蒙,晚间与我同眠,直到他大婚之后,才將为我另置床榻,睡在他的邻房。”
说著说著,张明落泪了,对李孝恭道:“叔父勿怪,小侄想家严家慈了,更想大兄。”
李孝恭一看,有些不好意思,好好的非要把这么有情有义、孝父敬兄的好孩子说哭干嘛呢?
李孝恭身后的高个子隨从瞪了同伴一眼,那同伴也有些难为情,歉意笑笑。
李孝恭又道:“贤侄不要太过伤心,都是老夫不好,不该说起这些。贤侄虽经歷海中艰险,最终逢凶化吉,平安登上大唐国土,令尊令堂与令兄若是知道,也必定欣慰不已。”
张明唯唯称是。
李孝恭又道:“贤侄朝见我大唐天子之后,作何打算?想来难以回归贵国,还是留在大唐吧。”
张明心道,我倒是想回去,问题是回得去吗?
他说道:“小侄此来华夏故国,家君给我两个使命,一是推广良种,二是回乡祭祖。小侄这样想,把各类高產良种种植之法传授给司农寺,再到范阳祭过先祖,就返回我大安国。小侄真的想念家君家慈与家兄。”
李孝恭和他身后两名隨从都吃了一惊。
李孝恭忙道:“贤侄,大海茫茫,浪险涛急,你此次来到大唐,不就是歷经九死一生吗?焉能再回去?回去的话,也许就没有此来的运气。再者,你的大舰已经葬身碧波,如何还能回去?”
张明道:“叔父有所不知,小侄懂得造船,可用几年时间,晒点海盐卖卖,攒些银钱,造一艘大船。那时请叔父在大唐天子面前,为小侄求求情。派一些水手,送我夫妻回程。毕竟小侄为大唐带来高產种子,想必天子不会吝惜於几个水手吧?”
李孝恭看张明脸色和口气不似作偽,有点发傻,他想想又道:“贤侄断断不能有此念头,我大唐天子对你此来十分开心,对老夫说过,他刚刚即位,难得就有本是中华子孙的外国皇子来到,一定要留在大唐,授予官爵,委以重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