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贾张氏很得意(1/2)
第240章 贾张氏很得意
若是有人问道:近百年以来,哪些行业的利润率最高?前三里面,是指定没有菸草的。
毋庸置疑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採业一直是独占鰲头的存在。紧隨其后的,就是医药製造业了。至於其它被穿越大军”所青睞的电子、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只能排在十五名开外。
並且因著五十、六十年代的特殊性、局限性,当前我兔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外匯!毕竟,没有外匯就没有工业发展的可能。
因此,优先发展具备创匯能力的行业,就成了当前的重中之重!
红爷爷曾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所以,当上半年的外匯收入表出现在四九城某处的办公桌上时,第一製药厂提交的建设分厂申请,立时便被通过了。隨即,分厂所在的各地方就发动人们踊跃参与製药厂的建设!
原计划需要半年才能建成的分厂,在人民群眾的辛劳下仅仅一个月的功夫就初见雏形了。唯一所欠缺的就是生產设备的进厂!(参考鞍钢的建设速度)
隨著街道办对扫盲工作的推进,不知打何时起四合院门前的大树下,成了阎埠贵阎主任宣读报纸的地方。
“大傢伙儿都听听,这可是个好消息!”今儿是周末,往常只在傍晚读报的阎主任,一大清早的就捧著份报纸传播知识传播爱了。“——財政收支已达完全平衡—財政经济情况已根本好转。”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他正在念的,是1952年8月的一份財政报告。报告中所提到的根本好转,直到几十年后仍在公务员考试中体现。其所具备的重大意义,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或是因著周末的关係,听他读报纸的人可著实是不少。
初晨的阳光透过繁茂的大树枝叶,洒在他们的身上、脸上,映衬出一片安静祥和的氛围。他们中有的坐著马扎、小板凳,有的就乾脆坐在石头、砖块上。就这样,聚精会神的听著阎埠贵读报纸的声音。
良久后,阎埠贵放下报纸停了下来。他们也跟著收回眼神,七嘴八舌的侃起了大山。
“郝大夫,来这凉快凉快。”有人看到了郝仁,大声喊道。
夏天的大树下,可是一个纳凉的好地方。按照老话来说,这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树大招风。可按著科学的解释,那就是大树遮阴,阳光不会直射到人。且大树光合作用需要散发水分,能够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增加湿度。是一台自然地加湿器、冷空调。
郝仁扬了扬手里药瓶,笑著说道:“昨天下午,川贝枇杷膏和西瓜霜都到了。整好这里人多,给你们知会一声,省的再往医院跑了。”
“嗐!可算是有药了!”有人忿忿的喊了起来。“为了给老爷子取这川贝枇杷膏,单是轧钢厂对过的医院,哥们儿就跑了八回!回回说没有!姥姥的!”
这番话,好似在平静的湖面上丟下一颗石子。眾人立时便喧囂起来。
“甭说是你了,我也没少跑!好不容易碰上一回有药的巧儿,嘿!那医生竟然只给了我一勺——”说著话的功夫,那人抬起手比划了起来。“就这么一丁点,可再多不了了!”
那人比划的有些滑稽,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咳咳”,站在一旁的阎埠贵清了清嗓子。
“三大爷,您嗓子不舒服?”有人促狭的道。这阎老抠,可算是当了回人上人了。以前说话是低声细语、弯弯绕绕,不成想做了主任后竟然开始言前必清嗓了。
阎埠贵可没功夫搭理他,而是说起了川贝枇杷膏的事。
“大傢伙儿听我说一下。”阎埠贵拍了两下报纸,忽又想起这是昨儿打学校带回来的。忙低头仔细检查了一遍,这才继续说下去。“估摸著你们都没注意到,川贝枇杷膏里用的可是浆、蜂蜜!而且还不少!有了这两样甜食儿,它能多到哪去?”
“三大爷,听您这一说我才想起来。有一会替我家老爷子尝了一口,您甭说,还真是韵甜韵甜的!”
见有人附和,阎埠贵又接著道:“现在拿药可是不用钱的!要不是收著点、管著点,指定有人搂回家解馋去!”
阎埠贵的解释,似是获得了眾人的认可。
“还真是这么回事!”有人咋舌道。
“前几天我去厂子里的医务室,准备开几片止痛片。各位,您猜怎么著?”说话那人突然抬高了嗓门,眼睛看向了贾张氏。
眾人看到他的举动,纷纷催促了起来。
“甭押著了!这儿没捧哏的!”
“不会是和贾大妈扯上关係了吧?”
贾张氏一听,正要跳起来啐人。那边终於喊出了下半句:“整整小半瓶止痛片,全被贾旭东拿走了!贾大妈,您那宝贝儿子去医务室搂席面吶?”
“老娘我浑身上下都疼,吃点止痛片怎么了?”贾张氏一边说著话,一边覷了眼郝仁。要不是这小王八蛋不给老娘开药,哪能让旭东去厂子里拿!话说回来,易中海在轧钢厂就是好使!一说是给他拿止痛片的,医生立马就给开了小半瓶!
“那也不能按瓶拿啊!我们其他人还要不要看病吃药了?”
“可不是嘛!平时咱们拿药,可都是一片半片的给。到了您这就是一瓶半瓶的了?”
“明儿一早到了厂里,寻那丁医生问问!”
不就是小半瓶止痛片的事吗?居然让这帮混蛋玩意儿赖上了!不成!今儿不让他们见识下老娘的厉害,真就把老娘当成软柿子了!
贾张氏刚擼起了袖子,露出白的胳膊。不远处就传来了三大妈的声音。
“老阎!甭搁这凑热闹了,赶紧给我拿两块——三块钱买肉去!”
闻言,贾张氏立时停住了动作,好奇的看向老阎家的。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老阎家的居然捨得三块钱买肉了!
果然,不单是她。就连一旁的眾人也愣住了,全都怔怔的看向三大妈。
阎埠贵上前拉住三大妈的手腕,小声问道:“这不年不节的,买肉做什么?”
三大妈气喘吁吁的回道:“菜场那边——猪肉便宜了一毛五!趁这个机会,咱多买些肥肉熬些猪油放著!”
“这么便宜?”阎埠贵吃惊的说道。
“听说是新建了不少养猪场,猪价就跟著掉下来了。”
旁边有人插话道:“三大妈,两个多月前才建的养猪场,这么快就能出栏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那些养猪的,不在这时候卖,还能等到养猪场出栏?”
“说的也是,到那时候可就卖不上价了!你们聊——我家里还有事!”
“有事?我看你是急著赶去买猪肉!”(生猪来源参考岳阳县誌)
只是片刻的功夫,刚刚还在侃大山的街坊邻居,便做鸟兽散。唯有四合院的几人,留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买猪肉的事,你就不能小声跟我说?”阎埠贵埋怨道。看到別人省钱,比他自己往外掏钱还难受。此时,三大妈的心里也有些后悔。这些子人一过去,还能轮到她吗?
贾张氏扫了眼阎埠贵,得意的说道:“不就是几斤猪肉嘛,至於打破脑袋的去抢吗?”
—
听到贾张氏这两句不阴不阳的话,阎埠贵两口子顿时一阵气结。你家里有个屠宰厂的儿媳妇,自然是不急!
“贾家嫂子,要不劳烦您给整点?”阎埠贵陪著笑道。
猪肉摊上便宜一毛五,屠宰场那边一准得少两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