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书院考较(1/2)
晨光中的武昌府渐渐甦醒,街道两旁店铺陆续开张,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秦思齐却无心观赏街景,心中思索著王神医的往事。那位老人不仅医术高明,更难得的是医德高尚,贫富无欺,不知救治过多少穷苦百姓。自己幼时体弱,也曾蒙他诊治过几次。
济民堂已然在望。只见门口掛著白幡,出入之人神色肃穆,隱隱有哀泣之声传来。秦思齐收敛心神,整理了一下衣冠,將那些关於前程的思虑暂拋脑后,怀著对逝者的哀思与敬意,迈步走了进去。
堂內香菸繚绕,正中摆放著王神医的牌位,已有不少人在前祭拜。秦思齐静候片刻,轮到自己时,上前恭敬地点香、鞠躬、献上祭品。王神医的儿子王大夫在一旁还礼,眼中布满血丝,显然悲痛且疲惫。
“家父若知秦举人亲来弔唁,定感欣慰。”王大夫哽咽道。
秦思齐轻拍其肩:“王神医悬壶济世,活人无数,功德无量。还望世兄节哀顺变,继承令尊遗志,光大医道,救济苍生。”
又寒暄几句,见后面还有人等候,秦思齐便告辞出来。站在济民堂门外,阳光正好,他却觉得心中空落落的。生死无常,纵然是神医圣手,也难逃大限之期。人生在世,若不能做些有益於人的事,岂不是虚度光阴?
离开济民堂后,秦思齐並未直接回家。他想著既已出门,便该去赵府回拜,一来全了礼数,二来也告知明远自己回武昌府了。
到了赵府门前,递上名帖,门子见是举人老爷,不敢怠慢,急忙通传。很快便有小廝出来,恭敬地请秦思齐入內。
赵万財正在厅品茶,见秦思齐到来,热情地请他坐下,亲自斟了杯热茶:“思齐贤侄来了,快请坐。听说你回乡祭祖,一切可还顺利?”
秦思齐欠身接过茶盏:“劳伯父掛心,一切顺利。”
“好好好,有劳亲家母惦记了。”赵万財摸著手中的玉扳指,寒暄几句后,便切入正题:“贤侄啊,今日你来,正好有件事要与你商量。”
秦思齐笑道:“世伯请讲。”
赵老爷缓缓道:“当初老夫与你合作那茶叶生意,定的乃是二八分成,我八你二。”
秦思齐点头:“是。世伯雪中送炭之情,思齐一直铭记於心。若非世伯当初慷慨相助,白湖村的茶叶只怕至今还困在山中,变不成活钱。”
赵老爷摆摆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贤侄言重了。不过,如今你已是堂堂举人老爷,身份不同往日。举人自有举人的体面和开销,日后赴京赶考,结交应酬,费更巨。再者,你家乡白湖村的茶叶,经由我赵家商队运作,销路日广,在武昌府乃至湖广一带已小有名气。”
顿了顿,他观察著秦思齐的神色,继续道:“老夫思忖,当初的约定,於今日之情势,已不甚相合。若仍按旧例,倒显得老夫刻薄,不知变通。故而,老夫想將这分成,提高一成。今后所得之利,我七你三。你看如何?”
秦思齐闻言,微微一怔。他没想到赵老爷主动提出提高他的分成比例。这无疑是看到了他举人身份带来的潜在价值和长远利益,是一种精明的投资,但也確实显出了几分诚意和对他地位的尊重。
不等秦思齐回应,赵老爷又拋出一个更实在的消息:“此外,往后收购你们白湖村的茶叶,老夫作主,一律在以往市价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成的价钱。也算让村里乡亲们多得些实惠。”
提高收购价!这一点直接惠及白湖村的父老乡亲,比单纯提高他个人的分成更让秦思齐动容。他瞬间明白,这是赵老爷更深一层的打算:既用利益进一步绑定自己这个潜力股,也通过让利於民,让赵家在白湖村中博得更好的名声,可谓一举多得。
秦思齐心中迅速权衡。族中的茶叶销路,確实倚仗赵家的渠道;提高分成对自己未来的开销確有助益;而提高收购价,更是惠及全族的好事,能让自己在乡里的声望更上一层楼。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似乎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他思索片刻,便抬起头,脸上带著感激而沉稳的笑容,拱手道:“世伯厚爱,思齐感激不尽!您如此为思齐及乡里考量,晚辈若再推辞,便是不识抬举了。就依世伯所言,分成改为三七,收购价亦提高一成。日后,还需世伯多多关照。”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赵老爷见秦思齐如此痛快答应,且领情知趣,心中大喜,脸上的笑容愈发真切:“如此甚好!贤侄果然爽快!你我合作,必能长久,互利共贏!你放心,白湖村那边,我会吩咐下去,断不会让乡亲们吃亏!”
大事已定,两人又閒谈片刻。赵老爷问了些书院和备考的事,秦思齐一一作答,言辞谦恭有礼,既不张扬也不过分谦卑,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正说话间,赵明远闻讯赶来厅,见父亲与好友相谈甚欢,不由笑道:“爹,您又拉著思齐说什么生意经呢?他如今是举人老爷,將来要入阁拜相的,您可別把他带商贾道上引。”
赵老爷笑骂:“臭小子,胡说八道什么!我与思齐谈正事,哪像你整天游手好閒。”
转头对秦思齐道:“贤侄莫怪,这小子被我惯坏了。”
秦思齐笑道:“世伯言重了,明远性情直爽,正是其可爱之处。”
赵老爷起身,拍拍秦思齐的肩:“你们年轻人聊吧,我还有些帐目要看。”说罢便离开了厅。
赵明远凑过来,好奇地问:“我爹找你什么事?神神秘秘的。”
秦思齐將分成和收购价提高的事说了,赵明远拍手叫好:“这是好事啊!我爹总算大方了一回。走,咱们去酒楼庆祝庆祝!”
秦思齐婉拒道:“今日还需回去,母亲还在家中等候。”
赵明远知其性情,也不强留:“那改日再聚。”
又閒聊片刻,秦思齐便告辞回家。
回到小院,母亲已备好简单晚饭。饭间,秦思齐將今日弔唁之事以及赵府之行,说了一遍。
秦母听后,只觉得儿子有出息,赵老爷都要给儿子让利。
饭后,秦思齐便回房读书。虽然中了举人,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后的春闈才是真正的考验。
次日,秦思齐收拾好笔墨书箱,前往江汉书院报导。中了举人,在书院的身份已然不同,门房见了他都格外恭敬。
举人班与秀才班分开,设在书院深处,环境更为幽静。这里管理更为鬆散,並无固定的教习日日授课,主要依靠自学深造。每月仅有数日,由书院聘请的致仕进士或山长本人进行不定期讲学,內容多为经义精解、时政策论或诗文技巧,重在点拨与交流,而非基础传授。
秦思齐很快適应了这种自律的学习节奏。他每日清晨即起,在院中打一套养生拳法活动筋骨,而后诵读经典,或研读歷代程文墨卷,或练习策论文章,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秦明慧在一旁伺候笔墨,整理书卷。將文房四宝打理得井井有条,什么文章放在哪里,一清二楚。秦实诚则负责打理小院杂务,採买日用,將粗活重活揽得妥妥帖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