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环球航行船队归来(1/2)
当华朝重建了西域都护府,並在辽阔的边疆之地设立了朔州与雪州之后,这个新兴帝国的疆域已经彻底超越了歷史上辉煌的秦汉两朝,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程度。
这不仅標誌著华朝军事实力的鼎盛,更彰显了张循作为一个穿越者天生的开疆拓土之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繁华的洛阳还是偏远的村落,皇帝张循的名字如同日中天,他的威望如同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每一个臣民的心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在这份荣耀与成就的背后,张循的心中却藏著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深知,儘管华朝的疆域已如此辽阔,但仍有一块后世同属华夏的宝贵领土尚未纳入版图,那便是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
此时,这片高原正被眾多羌族部落所割据,如烧当羌、白马羌、大牂羌、氂牛羌、唐羌、发羌等,它们各自为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
张循的心中燃烧著熊熊的征服之火,他渴望一鼓作气,將青藏高原也纳入华朝的怀抱,从而实现后世领土的完全控制,甚至进一步向外扩张。
然而,当他將这一雄心壮志透露给內阁大臣时,却遭到了集体的反对。
贾詡等內阁大臣们提醒他,西域虽已初步控制,但隱患尚存,需要时间与精力去巩固;朔州、雪州两地,地域广阔,居民多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地广人稀,管理难度极大,还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去巩固战果。
针对青藏高原,大臣们指出,那里的各个原始部落,即便征服下来,除了开疆拓土的象徵意义外,实际意义並不大。
青藏高原人口稀少,地广人稀,且地形复杂,山川险峻,军事行动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后勤补给线漫长且脆弱,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得不偿失。
在各种不利情况下,如果短时间內再次对外用兵,无疑是对国家资源的巨大消耗,属於穷兵黷武的典型症状。
穷兵黷武这个词,也就张循老丈人蔡邕敢说了。但还好,张循不是听不进意见的人。
听了贾詡等大臣们的深入分析后,张循逐渐冷静下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规划。
的確,青藏高原上的羌族部落,即便人口总和也不足百万,而地域之广、地形之复杂,使得军事征服成为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也没有后世那么强大的敌人,即使晚几年也不用担心被別人占了去。
因此,面对这样的现实,张循最后从善如流,调整策略,转而寻求更为稳健的发展道路。
在內阁的建议下,张循最终决定暂时搁置对外扩张的计划,转而集中力量推进国內的工业革命,通过科技的力量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巩固西域、朔州、雪州等地的统治基础。
当然,张循也不是一点儿办法都不想。为了减少將来的融合难度、统治成本,张循巧妙地提出了一套经济战略:对那些对华朝表现出友善態度的部落,在交易盐、茶、布匹及工业品时给予一定的优惠;而对於那些態度不友好的部落,则取消优惠,甚至拒绝交易,以此作为鞭策。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这一策略的长期实施,將能逐渐迫使各羌族部落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让一些开明的部落主动寻求与华朝的友好通商。
同时,张循也保留了必要的军事威慑力,对於那些对华朝不敬的行为,他会毫不犹豫地採取军事行动,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实现青藏高原的和平演变。
张循深知,如果能够不通过战爭,就让部分羌族部落像宇文鲜卑那样主动归附华朝,那將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在確立了和平发展、內敛积蓄的战略方针后,华国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期。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到处洋溢著革新与进步的气息。张循,这位拥有后世见识与眼光的领航者,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洞察力,引领著华朝工业革命的车轮滚滚向前,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令世人瞩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