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百乘王朝灭亡(1/2)
接下来的时间里,华军仗著极为富裕的炮弹数量,每天都不间断地向吠离陀城內倾泻著炮火,仿佛要將这座城市彻底摧毁一般。
饱和式炮击的威力是巨大的,每一发炮弹的落下,都伴隨著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將坚固的城墙震得摇摇欲坠,更將城內军民的心弦紧绷到了极致。
那些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却变成了废墟与瓦砾的堆积地;那些曾经欢声笑语的家庭,如今却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士兵和平民在炮击中丧生,他们的生命如同风中的烛火,隨时都可能被无情的炮火所熄灭。
更让婆多罗尼国王感到头疼的是,华军的炮击並不仅仅局限於白天。有时候,在深夜人静之时,华军也会突然发动炮击,让城內军民措手不及。
那震耳欲聋的炮声,仿佛要將整个城市都撕裂一般,让人们的神经始终处於高度紧张的状態。他们无法安心入睡,生怕在睡梦中就被炮火夺去生命。每一次炮击过后,人们都会提心弔胆地等待著下一次炮击的到来,仿佛这种等待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吠离陀城內的人口密度极高,四十万大军拥挤在这座城市中,使得躲避炮击变得异常困难。无论是街道、房屋还是地下室,都成为了人们爭相躲避的避难所。
即便如此,每天仍然有大量的军民在炮击中丧生。他们或是被炮弹直接击中身亡,或是被炸毁的房屋建筑压死。那些曾经並肩作战的战友、同事,如今却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之中,让人心痛惊慌不已。
对於百乘王朝的士兵们来说,这种每天看著战友死於炮火之下的感觉无疑是最为痛苦的。每个人的精神都高度紧张,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倒在炮火之下的牺牲品。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日子里,吠离陀城內的每一寸空气都仿佛凝固了,紧张与恐惧如同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著每一个人的心灵。华军那不分昼夜的饱和式炮击,不仅摧毁了城市的物质面貌,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恐惧的种子。夜不能寐,日不能安,这样的生活状態让吠离陀城內的人们身心俱疲,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就在这危机四伏、人心惶惶的关键时刻,国王婆多罗尼的一位叔叔选择了背叛。他联络了城中诸多对国王不满的文臣武將,率领两千多叛军,利用夜色作为掩护,向吠离陀的东城门发起了攻击,同时向城外的华军发出信號,以求里应外合,打通城门。
当叛乱的信號伴隨著东城门的廝杀声传来时,张饶立刻意识到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命令炮兵继续对城內进行炮击,以牵制和分散城內其他守军的注意力,阻止敌方援军;另一方面,他让副司令李典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火速向东城门进发,与城內的叛乱者里应外合,一举攻破这座固若金汤的城门。
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吠离陀的夜空被映照得如同白昼。在这样的混乱与喧囂中,东城门的守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城外的华军,还要应对来自內部的突然叛变。內外夹击之下,守军的防线迅速崩溃,东城门失守。
隨著华军大部队的涌入,吠离陀城內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军士兵们一边用天竺语高声呼喊“投降不杀”,一边迅速清理著那些仍试图抵抗的天竺守军。他们的动作迅速而高效,既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也透露出一种对胜利的渴望与自信。
原本还试图坚守阵地的守军將士,在华军那精准的步枪射击和威力巨大的手榴弹爆炸声中一个个倒下,那曾经坚固的防线如今变得千疮百孔,士气在这一刻彻底崩溃。
许多早已心惊胆战的守军,纷纷丟下了手中的武器,选择了投降,他们跪在地上,双手抱头,瑟瑟发抖,只求能在这场浩劫中保住一命。
而那些仍试图负隅顽抗的士兵,儘管他们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但在华军那几乎无人能敌的火力压制下,他们的反抗显得如此无力。步枪的子弹如同密雨般倾泻而下,每一发都精准地夺走一条生命;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將周围的一切都化为废墟。
“兵败如山倒”,这句话在此刻的百乘王朝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释。成千上万的天竺士兵,在华军的强大攻势下,纷纷选择了投降,他们不再有任何抵抗的意志,只希望能在这场灾难中苟延残喘。
整个吠离陀城,仿佛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只有那不绝於耳的枪声、爆炸声,以及士兵们的哀嚎声,在诉说著这场战爭的残酷。
国王婆多罗尼在得知亲叔叔叛变的消息后,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他踉蹌著跌坐在王位上,目光呆滯,脸色苍白,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直最为信任的亲人,竟然会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自己,背叛了整个百乘王朝。这份背叛,比任何敌人的攻击都要来得更为致命,因为它直接击碎了婆多罗尼內心的最后一道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