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年节琐事,新的一年(1/2)
第100章 年节琐事,新的一年
在解释自己想法之前,贾璃想看看魔下官员对百姓生活有多少了解。
於是问道:“你们说耕种咱们土地的百姓日子舒服吗?”
大伙面面相,与会的大多是高品级官员,他们还真没关心过这个问题。
韩泽在內阁,还是了解一点的,回道:“根据公文上显示,如今百姓的赋税占了他们收入的一大半,可以说除了吃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基本上没有富余的。”
“那这么说,主公,在您的要求下,咱们只收取土地收成的3成,他们还可以在农閒的时候打打工,搞点外快,日子应该算是好过的吧?”吴士忠开口说道。
贾璃点了点头,“县里面一些苛捐杂税,咱们该挡的也挡了回去,租咱们地的百姓算是幸福的。起码能吃饱穿暖,还有点閒钱!”
“所以你去问问那些死侍们,他们说话管用吗?”
“可能比他们县令说话还管用!而且这个范围还会越来越广,这些都是咱们的基本盘。”
“到时候咱们起事的时候,他们登高一呼,百姓倒头相迎,也减少了流血牺牲!”
“还有你们可別忘了,那前明那朱元璋,也是普通人家出身。大顺这么大,黎民百姓数万万之多,咱们兄弟们有限,总归要靠他们治理国家的。”
大顺已承平百年。
许多官员们,一生下来,就这样。
而普通百姓,一生下来就这样了。
完全是天差地別的人生,不能引起共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贾璃见他们还是机械化的完成自己的指令,也没有將自己內心最终的想法说出来,现在还不是时候,说出来只会徒增他们的烦恼。
他的优势很大,在於有源源不断的死忠官员和魔下死侍,能帮助他掌控全国,而不像有些皇帝政令出不了京城。
他还有一个可以当国库使用的空间,粮食、布匹、食盐等刚需品,可以隨时隨地空投到各地。
他的空间还有灵泉,现在贾璃才十几岁,再活个一百年没问题,一百年在古代那就是四代人。
三、四代人的开智和教育,发展的生產力,应该是足以匹配的上贾璃设想的体制。
继续盘点家底,经济方面,除了结余的七百多万两银子,还有控制了二百余万亩土地了,一百万多方石粮食,其他物资也是堆积如山。
隨著货物的吞吐量增大,商號也成立了七八家,规模都发展的很大,商业人才也逐渐培养起来了。
尤其是徽州府歙县那边,那边上有句歌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丟。”
基本上小孩子都会外出打工和做生意,可谓劳务输出大府,在这里发掘了不少商业人才。
势力除了陕甘地区,只剩下京城了,很多地方的官员已经被抽调走了。
军队前面已经敘述过了,就不再复述了,陕甘地区能控制的军队已高达3万人,部分新掌控的军队,没有享受老兵的武器装备。
但也是吃喝不愁,还有银掌,忠诚度蹭蹭蹭的往上涨,等完成整训和洗脑后,再行配发装备。
京师地区可以控制的就是密云卫、兵马司和宛平县兵,还有吴士忠的部分漕运士兵。
贾璃他们商定,等军队训练完毕后,就將陕甘地区打造成国中之国。
基地的很多设施设备,比如高炉、焦煤、水泥场,也可以就近在探明的矿產周边建设了。
商定好明年的计划,贾璃也让大家轻轻鬆鬆的放个假了。
至於分红,贾璃却是想差了,前世员工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老板不给大家分红,那会怨声载道。
可这特么的是帮老爷们,除了系统强制性的忠诚外,他们平时该吃吃,该拿拿,还真不缺这一点钱財。
既然他们不要,贾璃也不强求,就把他们的分红,嘱咐所有地方上的死侍,开始开仓放粮,让年关难过的百姓能吃顿好的年夜饭。
贾璃也安安心心的住在小院,没事和晴雯玩玩腿,看看小傢伙们打闹,混点见证值,就等著过年。
对大家族来说,父母尚在,他们基本上是不可能在外过年的。
贾府在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事宜。
贾政妻子王夫人和凤姐负责治办年事,包括採购年货、准备祭品等,当然是手底下的人去办,
她们负责审核。
接著是族长贾珍著人打扫宗祠,悬掛荣、寧两公的遗真影像,用来朝拜祭祖,传承生生不息的祭祀仪式,藉以缅怀祖先,祈求庇护和保佑。
年前的寧荣二府便忙著换门神,油桃符,贴春联等等祈福驱鬼的民俗活动。
到了腊月二十九日,各色物件、吃食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掛牌,新油了桃符板,
焕然一新。
寧国府作为贾家族长府邸,从大门,仪门,大厅,煖阁,內厅,內三门,內仪门,塞门,直到正堂。
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周瑞家的还根据王夫人的安排,早早的置办好“押岁镍子”,据说用了两百多两碎金子,製成梅式、海棠式等成色不等的金镍子,共300个,称作“笔锭如意”、“八宝联春”等。
此外,还备足了3000个小银元宝。
京郊的庄子,早早的將收穫进供给了两府,全部折成白银,约摸有5万多两。
而东北庄子的乌进孝兄弟两个紧赶慢赶的,走了一个月零两日,才將上供的“年货”送到寧国府和荣国府。
两府礼单上都是一样的。
大鹿五十只,獐子七十只,狗子一百只。
暹猪三十头,汤猪三十头,龙猪三十头,野羊四十只,青羊四十只,家汤羊四十只,家风羊四十只。
鱘鲤鱼三百条,各色杂鱼五百斤,活鸡、鸭、鹅各五百只,风鸡、鸭、鹅五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
熊掌三十对,鹿筋四十斤,海参一百斤,鹿舌一百条,牛舌一百五十条。
蟶千五十斤,大对虾一百对,千虾五百斤。
银霜炭上等选用三千斤,中等五千斤,柴炭六万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