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贾母试探,探究晴雯(2/2)
王熙凤立马说道:“那老祖宗,咱们看一出《仙官庆会》怎么样?”
“这个好,就这个了。”
《福禄寿仙官庆会》前明朱元璋之孙、著名宗室剧作家朱有墩创作的杂剧,敘述的即是钟道驱邪捉鬼,神茶、鬱垒镇宅,福禄寿三星下界贺新年。
一场戏后,贾母看著贾璃那桌,“璃哥儿,这朱有墩为了庆贺新年编了这一齣戏码。你好列也是我朝会元,应该更胜前朝,就写一首关於新年的诗词,给大伙欣赏欣赏吧。”
“这贾宝玉还真是贾母逆鳞啊,这么瞩毗必报真好吗?”
“还真是在贾府养尊处优惯了,还想隨意拿捏我不成。”
“这新年诗词,多少年来,文人骚客都写尽了,还叫我写!”
贾璃装作头晕的样子回道:“老太太,这会不胜酒力,头晕的不行,实在是写不出来,我先告退了。”
说完起身就走,贾母难堪不已,眼神转向贾救。
贾赦好似眼前的鱼,突然活过来一样,笑呵呵的盯著鱼一阵看,根本不搭理贾母。
出门之后,外间一阵凉爽,走到小院后,晴雯问道:“爷,怎么这么早就回了?”
不待回答,她立马端上茶水,打上热水和脸巾,给贾璃敷脸解酒用。
想著今天贾府夜宴,吃著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可贾璃却始终融入不进去。
完全没有前世,和自己父母、爷爷奶奶、妹妹一起在农村老家过年,来的融洽和开心。
那会儿,村里的狗都討嫌贾璃和他妹妹,因为它们一个不小心,脚边就会多一根鞭炮。
“晴雯,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晴雯犹豫半响,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十岁的时候,赖嬤用银子在牙行买回来的,也不记得家乡在哪里,父母是何人?”
“只记得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庵宰,也沦落在外。所以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在后厨工作,
还配了个丫鬟给他做妻子。”
“之后就跟著爷您了,也不想家里人了,就这么一辈子跟著爷最好了。”
贾璃见她不想说自己的身世,也没有勉强,哪有十岁还不记得家乡父母呢?典型的扯谎。
如若真不记得家乡父母,那就是被拐卖的啦。
书里写过一个,香菱因幼儿时期被拐卖而不知家乡何处、父母为谁。
那如果是被拐卖,就一定跟家人失去联繫了,怎么还会『有个姑舅哥哥』呢?
既然有姑舅哥哥,舅舅家就有准確信息,有舅舅家还怕找不到自己父母家乡?除非这哥哥也不记得父母家乡了。
如果他俩都是幼儿被拐,连父母都不记得,反而记得姑舅哥哥?
更矛盾的是这晴雯满身小姐做派,又是爱美,留长甲,还能补好那满京城裁缝,都补不了的雀金裘。
如果从小被人贩子养大,谁给她那么好的条件,赖家买来也是当丫鬟的,怎么可能当大小姐养起来。
从平时晴雯的言谈举止中,贾璃怀疑,她可能是官宦之家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