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黛玉吐槽,漕粮危机(2/2)
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红著眼,如饿狼般扑向粮铺门口,將分发粮食的伙计撞翻在地。
五城兵马司的土兵,直接用长枪將其架升。
轮到採购的百姓们,双手疯狂地在粮堆里抓著,往自己的粮袋里送,全然不顾自己的银两够不够。
不远处,一个老人摔倒在地,被慌乱的人群踩踏,发出痛苦的呻吟。
却无人停下脚步施以援手,所有人的眼中都只有那救命的粮食。
太和殿內,龙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奏摺被当今猛地一挥,散落一地。
他的脸庞因愤怒而涨得通红,双眼圆睁,怒目扫视著殿下若寒蝉的群臣。
贾璃看著御座上的当今,这傢伙怕不是装的吧,南边的事情,你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嘛?
不过大家都是演戏嘛,谁演技好,谁演技坏,一目了然。
“朕的江山,如今竟到了这般田地!南方各地,拒不交粮,京城粮库告急,百姓飢肠,你们却都无计可施?”
当今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大殿,满是愤怒与威严。
殿內一片死寂,大臣们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户部尚书蒲阳更是嚇得浑身颤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
他颤颤巍巍地开口:“陛下息怒,臣等罪该万死。南方诸地,因今年洪涝、虫害频发,百姓受灾严重,故而交粮一事“够了!”当今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天灾固然可怕,可人心更可怖!难道就任由那些刁民抗粮,置京城百姓於不顾?”
內阁首辅梅俊飞连忙出列,伏地请罪:“陛下,臣已加急派遣官员前往南方,督促各地官员安抚百姓,儘快征粮。只是———-南方路途遥远,即便即刻起运,也需些时日。”
当今冷哼一声:“时日?朕等得起,京城的百姓等得起吗?若不能儘快解决粮食问题,京城恐生大乱!”
兵部尚书李文昊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可先从各地卫所调配部分军粮,以解京城燃眉之急。
同时,加强对南方运粮路线的护卫,確保粮食安全运抵京城。”
这时,韩泽也站了出来,神色凝重地说:“陛下,军粮不可动!”
当今瞬间明白过来,对著韩泽点了点头,“韩爱卿说的在理,军粮不可动!”
眼见其他大臣一言不发,当今的脸色愈发阴沉。
他双手紧紧握住扶手,指节泛白:“朕的大顺,难道真要陷入这缺粮的绝境?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就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大臣们还是没有一人出声。
就在眾人绞尽脑汁、沉默不语之时,大皇子从群臣中站了出来。
他神色坚定的说道:“父皇,儿臣有一建议。如今城中粮食短缺,可號召城中富商捐粮。
这些人平日里享受著朝廷庇佑,如今国家有难,他们理应伸出援手。”
大皇子目光炯炯,扫视著眾位大臣,“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定能解京城燃眉之急。
十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微微点头,觉得此计可行。
有的则面露难色,自己家的粮食,凭什么好好的就捐给你了啊!
当今听后,眉头微微舒展,若有所思地看著大皇子:“你所言倒也有理,只是那些富商向来精明,如何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捐粮?”
大皇子恭敬说道:“父皇,咱们可对捐粮的富商给予荣誉赏赐,比如赐下牌匾,表彰他们的义举,想必他们会有所心动。”
户部尚书蒲阳也附和道:“陛下,还可在税收上给予他们一定期限的减免,如此一来,既能解眼前之急,也能让他们看到实际的好处。”
当今微微頜首,“承宇、承泽,你们也说说你们的看法!”
三皇子承宇一时也想不出好的方法,不过他倒是会锦上添。
“父皇,儿臣觉得商人逐利,单单一个牌匾恐怕不足以让其心甘情愿的捐粮,如果换成捐助最多的前几人,能有一个閒散官衔,他们必定抢破头了吧!”
大臣们连连点头称讚,这要是魔下商人能有个官衔,那也是美滋滋的,以后行事都有朝廷罩著。
四皇子承泽则是憨憨的说道,“父皇,儿臣参政时日较短,一时想不起好主意帮助父皇,还请父皇见谅。不过儿臣愿意节衣缩食,捐粮2000石,算是儿臣的一番心意。”
当今居然大感欣慰,“皇儿不必如此,父皇还缺你那点粮食不成。”
大臣们又是连连称讚,四皇子乃是纯孝之人。
眼见大皇子脸色渐渐阴沉,当今思索片刻后下令:“就依卿等所言,即刻擬旨,大皇子承瑞负责此事,务必在三日內,让城中富商有所行动。”
这些事情,和咱们的贾璃无甚关係,他空间里面的粮食充足。別说粮食,肉製品都有的多。
其实单靠捐助,是不可能解决京城粮食紧缺的,当今也不知道打著什么主意。
三日后,大皇子进宫復命。
他面带难色,向当今稟报导:“父皇,多数富商虽表面应下捐粮之事,但实际捐出的粮食数量远远不足。只有少数几户人家慷慨解囊。
比如皇商薛家,就捐助了5000石粮食,可其他富商,有的仅捐出了百石粮食,与预期相差甚远。”
当今听闻,龙顏大怒:“这些人竟敢如此敷衍!朕看他们是平日里太过安逸,忘了本!”
其实哪是大伙不愿意,只不过是不知道捐多少合適啊,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转头一想,“皇商薛家?是哪个薛家?”
大皇子也不知道如何解释,是哪个薛家,他们平时谁在意这些小人物啊。
这时,夏守忠轻声在当今耳边说道:“就是號称金陵四大家族的,贾、史、王、薛的薛家!”
听到四大家族,当今冷哼一声,眼晴一眯,“既然是四大家族,贾家乃是国公之后,
史家是侯爵之后,王家也是伯爵吧,就薛家什么都不是啊!”
“既然有如此义士!传朕旨意,宣薛家家主封为从五品的奉政大夫,可参与朝堂议事!”
此消息传出,朝堂上再次议论纷纷,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富商们,心中也开始泛起了波澜。
当皇帝封薛家为从五品官员的旨意传来,梨香院上下一片震惊,隨即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薛蟠手中的茶盏险些掉落,他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这—这是真的?”
片刻后,薛蟠反应过来,爆发出一阵欢呼。
薛姨妈则是满脸惊喜,她拉著宝釵的手,声音都有些颤抖:“咱家竟有如此福分,可不能辜负了陛下的圣恩吶。”赶忙吩咐下人准备香案,要全家即谢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