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软饭真香,高枝真攀(1/2)
第222章 软饭真香,高枝真攀
这位探欧阳旭,本是前几年进京赶考的书生,却不幸落榜,也没有银子回家乡。
就准备在京城找份教习的工作,一边教习一边准备下届的科举。
每次科考除了恩科外,都是三年一期。
进京赶考的学子们来自於天南海北,有的较近路程只要三五天,有的却是要三五个月,甚至需要提前半年动身启程。
虽然这一路上也是有著不少的悽美爱情故事发生。
比如天宝年间的,滎阳公子与李娃,北宋年间,清远县钟秀与陈留首富之女,淮田县书生陈善舟与曹三娘等等。
但意外总是比惊喜多,遇害、遭难,甚至病死、穷死的,数不胜数。
所以很多考生落榜后都会留在京城,一来不用再来回奔波,可以安心学习,二来京城的机会总比家乡多嘛。
万一巴结上同年,比如梅首辅家的公子,比在小镇奋斗十年还不止。
要说这些考生,有权有势的那一批,一般会去书院参加学习,能进国子监的除外,那又是另外一个圈子。
京城附近有不少著名的书院,如金台书院、首善书院、闻道书院、双鹤书院、白檀书院、后卫书院等。
这些书院,有的需要银子,有的需要推荐信,考生才能进入书院,跟隨名师学习,8
书院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和丰富的藏书资源,书生们可以在这里与其他学子交流学习心得。
还可以参加学术討论和讲学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关键还可以培育自己的名望。
如首善书院,就是京城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书院,它的目的就是培养为朝廷、为国家效力的人才。
还有闻道书院,书院內学术氛围浓厚,而且经常邀请各地知名学者前来讲学交流。
探討儒家经典、理学等诸多学术问题,为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入学习的机会。
位於密云的后卫书院,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资质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不仅教授儒家经典,还设置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次一点的考生,那就是有钱人家的娃儿,来到京城可谓是来到了天堂,天酒地只能算是小儿科。
对於他们来说,只要不涉及权利,只要有钱,基本上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再次一等的考生,家里给的钱不多不少,他们就会留在会馆苦读。
各地在京城一般都设有会馆,供同乡人居住。
落榜书生大多会选择留在会馆中,利用这里相对稳定且费用较低的居住环境,继续刻苦攻读,为下一次科考做准备。
他们会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日夜苦读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等考试內容。
还会研究歷年的考试真题和范文,偷偷购买一些『黄牛』售卖的资料,期望能在下次科考中取得好成绩。
那些没钱的,又开始分流了。
部分有一定学识和路子的考生,会在京城寻找私塾先生的工作。
他们通过教授富家子弟或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识字、读书、作文等,获取一定的报酬来维持生计。
有的书生还会自己开设私塾,招收学生,传授知识,以此来赚取生活费用和积攒回家的盘缠。
找不到路子的考生,则会从事抄写工作,京城的官府、商號、书店等机构,常常需要大量的抄写人员。
虽然抄写工作报酬可能不高,但相对稳定,能够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一些书法较好的书生,还可能会被邀请抄写一些重要的文献或为店铺题写招牌等,收入会相对更高一些。
还有些考生会尝试投靠一些官员或富商,担任幕僚或文书之类的职务。
他们为僱主出谋划策、处理文书事务、撰写书信等,帮助僱主解决一些文字工作和日常事务。
如果能得到僱主的赏识,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还可能有机会通过僱主的关係网,为自已的未来发展找到新的契机。
最后没办法的考生,就会求助,反正是不会从事体力劳动的,那是贱籍干的事情。
在京城的同乡会或亲友圈往往是落榜书生的重要依靠。
他们会向同乡中的官员、富商或有能力的人求助,希望得到经济上的资助或生活上的帮助。
同乡之间基於地域情谊,有时会为落榜书生提供食宿,或者资助他们回家的路费。
甚至还可能为他们推荐一些工作机会。
还有一些书生会通过参加文人聚会、诗社活动等,结识京城中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
如果他们的才华和品行得到这些贵人的赏识,就有可能得到贵人的资助或推荐。
例如,有的书生会將自己的得意诗作或文章呈送给知名大儒或官员,希望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摆脱困境。
部分对宗教有兴趣或走投无路的书生,可能会选择投身於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
他们在那里可以获得基本的食宿,同时也有机会与僧人、道士交流,研究宗教经典。
而咱们的欧阳旭,不愧是探郎,走的可不是寻常路,吃软饭吃的十分的溜!
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京城东便门外二闸一带风景极好,不仅河水清澈、绿树如盖。
而且有华丽的亭台楼阁、烟波浩渺的河面,是当时平民阶层消夏游玩的好地方。
有一位年芳二八的妙龄女子,名叫赵盼儿,泛舟河上,偶然间瞧见水中挣扎的欧阳旭。
她赶忙命人將欧阳旭救起,见他昏迷不醒,便带回了自己家中。
他虽衣衫槛楼,可也算是年轻俊朗,谈吐不凡,再说起自己的身世,让赵盼儿同病相怜。
从那之后,欧阳旭便在赵盼儿家中安下身来。
这位赵盼儿出身於洛州赵氏,父亲是北方边军武將,后任东光县千户。
在九岁之前,她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接受著良好的传统教育。
备受父母宠爱,生活优屋,有著大家闺秀的风范和教养。
后来,赵盼儿的父亲因不与当地官员同流合污而被诬告,但案件交大理寺审理后,赵家居然被以贪污腐败,获罪抄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