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1/2)
当初诸多设想皆不错,怎到头来却成了隱患重重?
朱標见父皇这般模样,轻声劝慰:“父皇无需太过忧虑。
世上本无万全之策。
汉初平定七国之乱,推行推恩令,虽无藩王之扰,但西汉仍遭王莽篡位。
东汉时外戚专权,盛极而衰。
唐室不过两代便权力旁落,虽后来復归李氏,却又有藩镇割据与宦官横行。
宋朝虽重文抑武,却屡屡**。
可见即便无藩王,亦难以长久安寧。”
天下依旧纷扰不断,诸多隱患滋生,对朝廷构成了潜在威胁。
若从头说起,父皇设立藩王之制,並非全无益处。
至少在我健在期间,这套制度对大明初期的安定贡献良多。
往后虽难免有棘手之事发生,但即便將来藩王反叛,夺了帝位,於父皇而言,结果並无太大差別。
毕竟那皇位仍在朱氏族人手中,不过是自家內部的事情罢了。
新登基者也不会对朱家后辈赶尽杀绝。”
“儿啊,你就隨他们去折腾吧!”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
眼见朱標如此仁厚贤明,想到四子当年如何处置標儿的后代,朱元璋心中怒火更甚,甚至萌生再次责罚朱棣的想法。
“孩儿並未偏袒他们,只是陈述事实而已。”
朱標一边为朱元璋按摩肩膀,一边这般回应。
“標儿,罢了,別按了,你也累了,坐下休息会儿吧,莫要太过劳累。”
朱元璋挥手示意停下,又亲自搬来椅子,请朱標落座。
朱標坐下后,朱元璋继续说道:“標儿,我忽然想起韩成先前跟我讲过的话。
他说任何政策都有其適用期限,因此后世也將政策称为时政。”
朕不能总想著制定一个亘古不变的策略。
眼下,这封藩王的政策確实奏效,但从长远来看,对大明而言並非好事。
既然如此,那就先暂且沿用,同时另寻良策解决此事。
这件事可拖延不得。
拖得越久越棘手。
至少在朕归天之前,必须把这事儿妥善处理。
绝不能把这个难题留给你们,更不能留给子孙后代。
这藩王制度是朕定下的。
这些藩王,多数是朕的骨肉,少数是朕的侄孙。
由朕来处置他们,这些小子们纵有不满,也得乖乖闭嘴!
谁要是敢违抗,朕绝不轻饶!”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又陷入了蛮横无理的状態。
然而朱標看到父亲这种態度,眼眶却不爭气地湿润了。
內心满是感动。
他怎会不知父亲这般做的缘由?
这是担心自己日后陷入困境,害怕兄弟们责备,给自己带来麻烦。
所以才决心在他驾崩前,將藩王之事解决!
这就是朕的儿郎啊!
父皇待我真是太好了!
纵观古今,从未有过如此安逸的储君!
朕真是幸运至极!
朱標立刻暗自发誓,从今往后,定要更加珍惜生命,活得长久些。如此一来,便能为父皇分担更多烦忧。即便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只要自己健在,避免白髮送黑髮的悲剧,父皇必然欣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