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大哥归来,初次交锋(1/2)
时间一晃,便到了年关。
北风卷著雪,宣告著隆冬的到来。
光字片,也因为一个人的归来,而变得热闹了几分。
周家的大哥,在建设兵团担任干部、被整个周家乃至光字片都寄予厚望的周秉义,回乡探亲了。
周秉义的归来,让周家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然而,酒过三巡,当周秉义从父母和弟弟口中,听说了家里这几个月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他那敏锐的、远超常人的政治嗅觉,让他立刻捕捉到了一个关键的名字——李天华。
弟弟的工作,是这个李天华一句话搞定的。
光字片那个叫郑娟的可怜女人,也是在他的指点下,办起了红火的家具作坊。
甚至,连远在贵州的妹妹周蓉,都因为他的一封信,而开始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这个名叫李天华的京城知青,就像一个神秘的棋手,悄无声息地,改变著周家每一个人的命运轨跡。
他究竟是谁?他来光字片,究竟想干什么?
带著这份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周秉义在饭后,主动找到了正在院子里看书的李天华。
“天华同志,你好,我是周秉昆的大哥,周秉义。”周秉义伸出手,脸上带著干部特有的、和煦而又疏离的微笑。
“秉义大哥,你好。”李天华放下书,站起身,与他握了握手。
两个同样优秀、同样城府深沉的年轻人,在这一刻,目光正式交匯。
一场无声的、试探性的交锋,就此展开。
“听我爸妈和秉昆说,家里这段时间,多亏了你的照顾。”周秉义开门见山,语气诚恳。
“谈不上照顾,都是朋友,互相帮忙而已。”李天华回答得滴水不漏。
“天华同志真是谦虚了。”周秉义笑了笑,话锋一转,看似隨意地问道,“听秉昆说,你是京城大院出来的?不知是哪个大院,说不定,我和我父亲,还认识你的父辈。”
这是在试探他的底细。
李天华心中瞭然,脸上却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黯然:“家父家母,都是在保密单位工作,早已为国牺牲。过去的事,不提也罢。”
“烈士之后”这张牌,是无解的阳谋。
周秉义闻言,神情一肃,立刻表达了歉意和敬意。
试探无果,他便换了个角度,开始聊起了国家大事,从兵团的建设,聊到未来的政策走向。他想从言谈中,判断出李天华的学识、眼光和格局。
李天华自然是应对自如。
就在这时,他仿佛收到了某种感召,心中默念签到。
【叮!新的一天已到来,是否签到?】
【恭喜宿主获得:“未来三十年”国內政策走向简报(刪减版)!】
看著脑海中浮现出的、那些足以让任何一个这个时代的政治家都为之疯狂的標题,李天华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看著眼前这个志向远大、一心想在政途上有所作为的周秉义,决定,送他一份“见面礼”。
在聊到农业问题时,李天华看似“无意”地,拋出了一个观点。
“秉义大哥,我个人觉得,现在这种『大锅饭』的模式,虽然保证了公平,但也挫伤了大家的生產积极性。未来,要想让农民真正富起来,或许……可以让一部分人,先把自家的地给包了?”
“家庭联產承包”?
这几个字,如同惊雷,在周秉义的脑海中炸响!
这个想法,太大胆,太超前了!甚至,是有些“危险”的!
不等他从震惊中回过神,李天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道:“还有,我觉得,光靠咱们自己关起门来搞建设,还是太慢。等时机成熟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南方沿海的几个地方,划出几个圈,搞一些特殊政策,让国外的资本和技术,都到咱们这儿来?”
“经济特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