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声望与危机(2/2)
不过他虽然是在静静地咏读,可帐内的这种安静不代表着全营都是如此安静。事实上眼下的禁军不仅不安静,反而内cháo汹涌。
刘玉这个三皇子,作为明燕这一战中的风云人物,不费吹灰之力,使对面的那只强悍的燕军不战而降。士兵对他的崇拜,在这漆黑的夜sè中,正以燎原之火的形势蔓延在全营中。
今天上午传来消息,三皇子派骑兵伏击了燕军的粮草。近万燕军运粮jīng锐被歼灭,燕军的十万大军,面临缺粮的危险。
只要自己一方坚守不出,并随时监视对方,防止对方逃跑。哪么对面的燕军,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饿死。得知这一消息,明军上下无不对对三皇子,有着浓浓的敬畏之情。
让士兵真正从敬畏变为崇拜的,还是下午燕军送来降书。燕军大将慕容麟明确指出,自己败于三皇子之手。希望三皇子可以亲自接受燕军投降,并说自己只服明国三皇子。
自己最耀眼也是最重要的荣誉,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吹嘘,而是来自对手的称赞与臣服。燕军大将的降书,恰恰说明了三皇子的优秀。
每一个士兵都佩服战场上作战勇猛的将领,感动体贴士兵的将领,佩服计谋百出,百战百胜的将领。每一个士兵都希望自己能在这样的将领身边,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军人的这种‘重英雄’的情节,在于他们期望着自己,能够跟随一个每战可以伤亡率最低的领袖,能顾及自己生死的领袖,能够百战百胜的领袖。生来就俱有的求生本能,是一样强烈的对强者的崇拜本能。
而如果有一天,战功和生命能够完美的统一在一起,那这个人就是将士们百分百的梦想目标了。
可是如此完美的对象实在是难以寻到,战果巨大,伤亡率又低,对于战争,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所以,这样的人物应该只存在于士兵的期望中,与现实是绝缘的。
能追随一个常胜之将,就已经是士兵最大的期望了。可是,当自己营里,自己的身边,有一天突然间冒出一个与心目中的完美对象如此吻合的人来时,当希望成为现实,明明白白的摆在你的面前,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心情呢?
所以,当第二天清晨刘玉起身,像平常那样巡查军营时。士兵眼中那**裸的崇拜眼光,比之前是疯狂的粉丝有过之而无不及,刘玉也是不由得一呆。
随后的一rì里他更是发现,自己在驻地走到哪里似乎都成了明星,遇到的人也都激动地向自己行礼。自己走后,却能感受到自己被人指着议论。
刘玉实在是受不了,士兵们的转变。略微在军营中转了几圈,刘玉就匆匆回了县衙,继续自己的读书大业。
刘玉回来不久,就有将领前来拜访了。这几天刘玉的表现,禁军也都看在眼里。这三皇子不仅文治武功很有一套,,关键人家还是嫡皇子,未来能登上皇位的可能xìng相当的大。军队中不都是大老粗,也不乏心思活络之辈。
人的关系,是要靠实际行动来拉近的。明军中不少将领,就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心迹,表达了对刘玉的亲近。
而刘玉也乐意收下前来拜访的将领,不管是之前的禁军对他的态度,还是现在的实打实的崇拜,都抹不去他过去名声不堪的事实。
有了这些的军中老将在一旁帮衬,对刘玉掌控禁军大有好处。所以,他才不管这些将领是真的为他的表现打动,还是仅仅限于自己为他们带来好处。只要他们来了,先收着再说。
“殿下可知,您已大祸临头了!”一位中年将军站在刘玉面前,躬身说道。
“说说看——”刘玉没管这位将军的危言耸听,依然表现得很平静。仿佛对方说的是别人,与自己无关一样。
中年将领看到刘玉的表现,也是暗自点头“这三皇子不仅能力出众,而且能很好控制自己,喜怒不形于s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效忠对象。
对于三皇子这样的明白人,中年将领也不绕弯子,直接看门见山的说道“殿下,您能力太高了,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四皇子。在这十万禁军中的声望最近已经远超周将军,周将军毕竟效忠的是四皇子,现在他已经对您有所忌惮。”
刘玉盯着中年将军,冷冷的目光盯的他一阵发毛,这才淡淡的说“你想说什么,那周将军还敢对本殿下不利不成”
中年将军立刻跪倒在地“殿下,这附近十万禁军的兵权,可在周将军手里呢,殿下不可不防啊!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