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如归去(2/2)
听闻此言,阿弃才拍拍胸脯,放下心来,连忙叫上梦蝶收拾东西去了。
……
堕民窟与燕京城西之间的那条小河还是那般绿油油的,绿得渗人,那座小石桥依然破败。
当萧然三人走到此间的时候,桥那头的坪地上站满了人,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想必是整个堕民窟的民众都聚集在此,只为迎接萧然。
乞丐们的消息总是那么灵通,萧然没有惊动任何人,还是让他们得到了自己归来的消息。
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萧然那压抑多rì的心境便在顷刻间轻松了许多。
看着那一张张布满感动与感激神sè的熟悉脸庞,那一双双闪烁着泪光,红通通的眼睛,萧然便觉得自己再如何疲惫,都是值得的。
“乡亲们,你们都zì yóu了!”萧然大声宣告着,缓缓踏过了石桥。
早已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民众热情地围了过来,他们簇拥着萧然,将他高高抛了起来,抛到了天上。
“萧哥儿万岁!”
“萧哥儿万岁!”
“萧哥儿万岁!”
……
这一rì,一贫如洗的堕民窟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夜,萧然将大伙聚集在堕民窟北边,老头坟前的那片缓坡上。
一团篝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众人喝着酒,吃着烤羊,载歌载舞。
“老头,你看到了吗?”
“你从来都不舍得吃,好容易讨回来给我吃的烤肉,如今我让堕民窟每个人都吃上了……”
“大伙都脱去了奴籍,这里也成了我的领地,咱们再也不要看别人的脸sè,再也不受人欺凌了。你看得见吗?你在下面过得可好……”
萧然趴在坟头,将脸贴在那堆黄土上,冰凉而温暖。
众人静了下来,沉默地走上前来,无论男女老少,挨个地在坟头敬了一杯酒。
那一rì,是黄土下的那名佝偻老头,背回来一名奄奄一息的少年。许多人还记得,老头拄着拐杖,身子被压得似要垮塌下去的画面。
……
接下来的rì子,萧然便呆在堕民窟,再也没有踏足城里,他带着众人扩建作坊,酿出一坛坛美酒。
银子源源不断地送到了萧然的手里,萧然将这些钱都拿了出来,每家每户都分了一份,剩下的钱用来购买砖石梁瓦,雇用工匠。
不知不觉,两个月悄然过去。
盛夏来临,堕民窟也如这天气一般,显露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那条泛着腐绿sè的小河早已被拓宽梳理,如今的河水清澈见底,可以鉴人,那座石桥变成了足以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大桥。
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破败不堪的土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青砖屋舍,只有老头那间茅草屋还留在那里,周围砌着一丈来高的青石围墙。
有宽敞的学堂平地而起,有朗朗的读书声袅袅传出。
无数桃树被移栽到了此间,待到明年开chūn,不知是何等唯美的景致。
燕京城里贴出了告示,堕民窟从此更名,变成了“桃源村”。
这是一个萧然世外的村落。
有许多燕京民众得到了消息,慕名而来,都为萧然的手笔惊叹不已。
他们才知晓,曾经名动燕京,又销声匿迹的萧君子,并未沉寂,而是默默无声地打造出了一座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世人却不知晓,在燕京东郊的燕然山里,也有无数工匠兵士忙忙碌碌的身影。
天朝开元五零年,天朝与天院达成协议,同意天院在天朝设立分院,招揽弟子,在境内传播教义。
分院山门定在燕然山北麓,与燕村隔山相望。
天朝分院宣告将在仲夏广开山门,不分国界,有资质者皆可前来报名,一时应者云集。
卷末语:此为第一卷终章,接下来的内容终于可以呼应本书主题了。回首第一卷,除却对描写角度的把握不太熟稔,以及对人物刻画不尽人意,我还是觉得写得挺好。只是本书为玄幻,第一卷压根就没扯多少玄幻,让诸位不爽,还请原谅则个。
接下来我会尝试一些其他写法,只图让诸位看得痛快,同时也比较符合自己写故事的原则。我是粉嫩的新人,经验缺缺,在网文一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得到诸位的支持,我将以jīng彩的故事回馈大家。
另,本书在第一个推荐期,收藏很重要,关系到此书以后的命运,所以恳求大家稍稍移动下鼠标,将本书移入书架,养肥了rì后再看也好。
如果有推荐票那自然再好不过了,有空的书友不妨在书评区踊跃发言,每周的jīng华都用不完。一句指点,一句鼓励,便能让我欣喜许久,写文也是动力十足,这是一个良xìng循环,还请多多支持。
以上。
江南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