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妙恩寺,道信禅(2/2)
妙恩寺是本地最大的寺院,远近闻名。听闻今rì有大师法会,重阳节本就有登高游原的习俗,是以淮阳郡附近很多人都来了。
西山不高,但风景绝佳,眼前的妙恩寺层层叠叠的屋宇有如凝固的波涛,奔涌到山下,周围山峰连绵,簇拥着一朵又一朵的苍翠耸立在眼前,让人心怀畅快。奇怪的是这山顶却耸立着几十座巨大的风车,每一座风车都张开八只船帆一般的篷布,在轴架周围的八根柱杆上连为一体,走马灯似的转动。三四十座风车在浩荡的山风中转动,气势恢宏。
元济心里奇怪,这山上建造这么多风车作甚?询问长孙晟,长孙晟答道:“这些风车是为了给寺里从山涧提水。山上缺水,这风车内部有jīng铁所铸的传动链条,链条一直通往山涧,那里建造有水翻车,链条和水翻车的齿轮卡合在一起,带动水翻车转动,能把水从山涧里提出来。”元济赞叹不已,这可真是长见识了。
听闻郡守大人携家眷来了,妙恩寺住持空乘带领众僧众过来见礼,并邀请到内堂休息,直至法会开始。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搭上高篷,殿前是诸高僧的狮子座,下面是寺里的僧众,后面则是黑压压的善男信女,挤满了广场,甚至一直绵延到山门。
道信从七岁开始便随着一个和尚修持戒行,由于那个和尚戒行不纯,道信多次陈谏,那和尚却不听劝告,道信只好密怀斋检,另寻高明。少年时的道信表现出虔诚向佛,于事不苟的品xìng。得知有二僧“入于舒州皖公山静修禅业”,道信坚定不移地找寻,遇上了对他修持佛法最重要的老师即禅宗三祖僧璨。十年后,僧璨前往罗浮山不许道信相随,并说:“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即是说,在僧璨看来,道信学禅已成熟,可以离开僧璨自行修禅传法了。
从此,道信开始dú lì修禅传法。而此时的道信已经四处游历了几年,刚刚接掌禅宗的衣钵,成为天下闻名的高僧。
道信取出自己受具足戒时赐的木兰sè袈裟披在身上,他为人整洁,虽然常年奔波,缁衣破损得厉害,但每逢到了集镇,总要仔细浆洗,一丝不苟。今天这种正rì子,只有脚下的草鞋不能穿,便穿了一双从来舍不得穿的崭新僧鞋。他样貌周正,仪表堂堂,多年来风雪磨砺,更有一股与众不同的jīng气神,在袈裟的映衬下,微黑的脸上似乎荡漾着一层佛光,摄人心魄。
众僧先在大雄宝殿中做了仪式,然后升狮子座,兴唐寺三百僧众讽诵经典,信徒随众礼拜,接着开始考察合格的沙弥,受具足戒,现场有管理僧籍的功曹和僧正,进行检验考核,发给衣钵、度牒,登记造册。
一应仪式结束,用过斋饭,下午便是各地来的高僧开讲,讲示佛法。道信一开讲,就令诸僧震惊。
道信讲道:“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云何言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yù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密,如说修学,然后能一行三昧,如法界缘起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yù入一行三昧,庄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元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患具无量功德、无量辨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普贤经》云:一切业律海,皆从妄相生,若yù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名第一忏悔。除三毒心、攀缘心、觉现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证。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xìng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xìng,亦名诸法实xìng实际法,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觉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名虽无量,皆同一体。”
“《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无量寿经》云:‘诸佛法身入一切众生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当知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也。若知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佛国净土,更不用向西方。《华严经》云:‘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须知一方即无量方,无量方即一方。佛为钝根众生,令向西方,不为利根人说也。”
道信把“深信含生凡圣同一真xìng”发展为“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这样一来,一切禅修便归结为对自我本心的体悟,于是人佛、心佛、心xìng之辨成为禅宗的中心论题,禅宗成为名副其实的“心宗”。他将禅宗所谓的“直指人心,见xìng成佛”的宗旨第一次推向了众生。对此时的人们来说无比震撼!
僧众和香客都被这大胆的论调震惊了,上千人的广场,竟然鸦雀无声,只有道信的声音回荡在禅林古刹之中。
这个年近三十的僧人宝相庄严,端坐狮子座,阳光照耀在他脸上,令人不可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