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吾家有男初长成(2/2)
三月初三,这一rì的天空格外明朗,杏花村外的小道上更是显得阳光明媚,李木一身短衫打扮,随着同村的猎人踏上了前往城镇的山路。一路上虽然大多花草多是见过的,但李木却是觉得格外的新奇,左张右望,好奇劲十足,只是尽管如此,却只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这般,也不去缠着他人询这问那,一路上也没有多少言语。百多里的山路足足走了三个多时辰,大多的村民都是显得有些疲累,而李木却是不觉得什么,毫无半点倦sè,修炼青玄功之后他身体的耐力便是浑厚起来,倒是叫得一群同乡大呼奇怪,平rì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李家小木匠竟然有这等体力。
到达镇上,已经是中午时分,李木问清楚了书院的位置,便辞别一众同乡,向着书院走去,修习了青玄功之后李木的体力便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路上可以说是十分的轻松,若不是怕惊世骇俗,用上自书中学来的御风术,怕是不消一会,便是早该到了。街道上行人不少,来来往往的很是热闹,磨蹭了约半个时辰,李木才略显不舍的寻到了书院门口,此时却是感觉肚子有些饿了,四下看了看,边上却是有着一家饭馆,热腾腾的饭菜香味悠悠地飘荡而来,引得李木这初出山野的野小子神思俱往,脚步一变,缓缓走了进去。
饭馆里客人不少,一眼望去大半都是一些个同李木一般大小的少年郎,想来也是去书院学习的。随着店家小二寻了个座位,点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吃食,李木自顾四下看了看,见得一些少年郎都是有着大人陪伴着,心下有着一些不屑,自顾的等着饭菜,本想着叫上一壶烧酒的,却是暗叹还得去入学呢,怕是不能饮酒。
此时与李木同桌的几人却是聊起了话儿,李木听着听着,感情他们也是方才认识,只因皆是来到青岩书院求学,才顺便结识了一番。心下一想,李木却是一喜,毕竟他自小便喜欢读书识字,然而身周却是没有这样的同龄人儿,显得很是孤独,自然也渴望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
此时却听身边的少年冲他道:“这位兄台也是来书院入学的吧?在下刘文昌,这几位也是一同入学的朋友,我等不妨结识一番,rì后也好多个交际。”李木本有意结识众人,闻言露出一抹笑意,道:“在下李木,见过刘兄,见过诸位。刘兄此言大善,李某也正有此意。”
言罢几人便开始攀谈起来,言语间多有些书生意气,一些真知灼见,听在李木心中,感觉有些浅陋,只是见众人都很是兴起,便也跟着附和几句。心下略一思索,便明了缘故,自从休习青玄功以来,李木心智大开,每每读书总是能明了书中深意,如有神助,读了之后还过目不忘,学识早已不知不觉间,到了一个超出同龄人的高度。而且李木身负玄功,奥妙无穷,对于平rì间的礼法,不觉间却是挂上了一种客观的认知,隐隐有意超脱。
饭后众人便相邀一同进了书院,说笑着一些诗文趣事,言谈间尽显少年郎本sè,这一点,李木感觉很是新颖。
青岩书院之中,李木从几人的谈话之中听见,主持入院手续的是一位姓周的夫子,年约六旬,听众人言很是有学问,但也极为严谨。一身灰白sè的儒服整理得一丝不苟,也正如周夫人的为人一般,亦是一丝不苟,睿智的双眼淡淡扫过院子里前来入学的诸位学子,受着众人恭敬的招呼声,宠辱不惊的点了点头,扬声说道:“受得十年寒窗苦,享得百岁青云道。诸位都是我青岩书院周边乡镇前来求学的学子,身后背负的多是父辈殷切的期望,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然不学却是不会有半分收获,惰学亦不过是虚度数载光yīn,故而在此处,老夫仅赠诸位一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倘若是前来虚度时rì的,那便请打道回府罢。”说完一挥手间,身后的两名儒衫青年男子走了出来,分发给众人一份份试卷。
试卷的内容却是一首古诗,叫众人浅析其中的深意,谈谈自身的理解,观点,颇为简单的一道试题,想来这青岩书院也不过是想让新来的学子们测试一番罢了。
这诗恰是李木最早接触的诗词之一:“chūn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很是简单的诗句,却还要求去浅析它,还需有自身的意见和观点。李木微微一思索,心中便有了思路,提笔挥毫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心中尚有计量,却是止住了笔锋,就此顿笔。举目四顾,众人都还在苦思竭虑着,也有的纵笔如飞,一派豪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