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总体优势(1/2)
() 本书的总体优势
为什么现在文学脱离群众了?一是严肃的小说不好读,太艰深,太过于技巧,普通百姓看不懂。二是通俗的小说又太缺乏内涵,题材千篇一律,没有引起共鸣的东西。三是不论严肃的小说还是通俗的小说,价值观取向都有问题,没有考虑中国国情,一些民间的书商根本就不懂政治,一些作家也没有悟xìng,无法将国家主流价值观巧妙而隐蔽的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去。四是丢失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无法把中国的文化与现代、世界对接起来,有些书有点文化也是浅层次的,没有思想的厚度与文学的美感。
近年来最主流的书不是什么穿越、**、官场、狼、盗墓之类的书,这些书没有体现国家民族的整体价值观,不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以及国家意志的需要,仅仅只是靠炒作,博取一时的看点。当人们冷静后,会发现,显然中国人不是狼民族,人类不能拿“狼”来当图腾,狼xìng与中国传统的仁xìng是相背的;显然中国人从古到今都不是乐于钻营,掘墓成风,**横行,心机诡诈的形象,历史呈现的中国人是淡泊名利,正道直行,勤劳勇敢,尊敬祖先的形象。这样的书走向世界,国家会同意吗?人民会支持吗?
因此这些非主流书成不了大气候,将来只会越来越边缘。我最近到书店里看了一看,那些所谓买了百万册的畅销书,至今封页上标明的还是一版一印,连印数也没有。盗墓这么火,怎么没看到一个中国的名导把它推上屏幕呢?
我认为中国近年来最畅销的书应该是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最近看到的一本《论语心得》封页上标明的已是第次印刷,印数达450万至500万册了。显然,《论语心得》符合了国家的意志,同时也在某个层面上宣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有利于大众接受,因此,书一出来,国家肯定会在各方面推介扶持,最终形成大气候。这样的例子还包括《明朝的那些事儿》等等,可惜的是《论语心得》、《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小说,它们的潜力有限,无法像《哈里波特》、《达芬奇密码》一样承载强大的文化想象力,征服全球读者。
我们如果能够推出一本书,既能让大众喜闻乐见,又能承载中国的文化,还能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话,可以肯定,这本书绝对会一炮走红。我们从另一种文化产品“电影”,也可以看出一斑——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主旋律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大片,其他的都得让路。而美国将他们的国家价值观融合在想象力丰富的超人、变形金刚里,因而征服全世界观众崇拜美国的英雄,信服美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美国的不同,不能照搬他的模式,只能借鉴他的手法,进行符合国情的创作。“或许,一部小说可以改变与拯救中国的文化!”因为只有小说才可以容纳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又易于被大众接受。作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开始《寻梦探史记》的创作。
您现在可能觉得《寻梦探史记》包含了太多的元素,无法归于哪种类型。但融合了冲突与矛盾,看不出类型和流派的艺术作品往往自成一家,成为跨时代的经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