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2)
嘉靖三十一年十月初九(戊午),新到任的南京御史王宗茂一展言官本sè,上疏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八大负国罪状。
只可惜,这封奏疏就在送往皇宫的中途,被严嵩的干儿子通政司赵文华给截住了。
最终,王宗茂同志在没有摸清规律的情况之下,凭借自己的正义感而得罪了严嵩,结果被贬至平阳。不过,我们还是要为这位敢于伸张正义的英雄来点掌声以示致敬!(鼓掌)
其实,咱们掐指算算这两年来,也曾有过不少像王宗茂那样愤世嫉俗的孤胆英雄,敢于站出来向恶势力进行反抗。而其中像徐学诗、李默、沈炼、赵锦这几位,都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只可惜不管是谁,他们却始终没能把严嵩扳倒,而另一边的徐阶,还是依然不动声息地躲在一旁。
因为他很清楚,严嵩之所以能够常年屹立不倒,很大程度都是取决于嘉靖皇帝的心态。因为对于嘉靖而言,只要不伤及到他本人的利益,就算有再多的人向他投诉严嵩,他也不会去理。
然而在接下来,一封更具分量的奏疏即将牵起一场更大的风暴!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三rì(庚子),一个太监手里拿着一封沉甸甸的奏疏送到了西苑。而当嘉靖皇帝打开这封刚送过来的奏疏时,原本还漫不经心的他,突然被奏疏里的内容给气坏了!
到底这封奏疏写了些什么,能让皇帝大人一下子激动起来呢?
原来,这是一封专门举发严嵩的奏疏,里面列举了严嵩入阁以来所犯下的种种恶行。
首先,奏疏开头就声明,当今“外贼惟俺答,内贼惟严嵩,未有内贼不去,而可除外贼者”。随后,它还陆续罗列出有关严嵩专权误国的十大罪状。
第一,当rì太祖高皇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机制,无非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丞相专权。可如今,严嵩却俨然以丞相自居,并且瞒上欺下,但凡有任何重要的公文,那都必须先经过他同意才能奏请皇上。
如此专权独断的行为,显然是毁坏了祖宗成法,此事天下人都知道,如今就只有陛下仍被蒙在鼓中。
第二,自打严嵩入阁以来,他便利用手中票拟的权力进行拉帮结派,以致很多大臣都得投靠他,而对于那些敢于违抗的大臣,严嵩都会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如今,在很多官员的眼里,严嵩的威望比起陛下的还要高。
第三,作为陛下的臣子,咱们都应该以谦恭的姿态示人,因而不管取得多大的功绩,那都是归功于陛下您的。然而,平rì严嵩却好大喜功,很多时候甚至连陛下您的功劳也敢去抢,这显然没把皇上放在眼里。
第四,严嵩身为内阁首辅,按理说应该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下面的人。然而,他却纵容自己儿子严世蕃插手内阁政务,实行上下串通,以致京城里的人都把他们父子俩称之为“大丞相、小丞相”。
第五,严氏父子俩不光把弄朝政,而且还利用手上的权力,不断在朝中安插亲信,组织属于他们严家的小团体。而其中,像严嵩的两个孙子严效忠以及严鹄,在出任锦衣所镇扶期间,时常冒领军功,其情节实属严重,望陛下给予惩戒。
第六,当rì仇鸾出任甘肃总兵期间,因违反军纪而被革职处理。随后,严嵩收受此人的贿赂,而且还推荐他为大将军。后来,仇鸾出任大同总兵期间,因竟然私下买通俺答,并要其专攻,以致京郊地区蒙受战乱之灾。
第七,庚戍之变爆发以后,陛下曾下命出兵讨伐俺答,可严嵩却私下传令丁汝夔不与交战,以致错失战机,这显然有违陛下的旨意。
第八,刑部郎中徐学诗曾因弹劾严氏父子,结果被革职为民,而他的哥哥中书舍人徐应丰,也在同年的京官考察中被无故罢免。同样,户科给事中厉汝进,因弹劾严嵩而被降为典史,随后京官考察中也被无故罢免。至此,朝中所有敢于反对严嵩的官员,都会被他无故开除。
第九,现今各府、各部的人事分配,全部都是由严嵩一个人做主。于是,很多心怀不正的文臣武将为了谋求更进一步,他们便利用从百姓身上搜刮回来的财产,以及克扣回来的军饷转送给严嵩。由此,很多实干型的官员没能获得重用,导致人才严重流失,官员办事效率亦因此而严重下降。
第十,眼下朝廷风气之所以如此败坏,全因严氏父子俩所造成的。他们肆无忌惮地毁坏风尚,引致朝廷逐渐丧失民心,长此下去,国家必将陷入万劫不复。
以上十条,基本概括了严嵩同志这些年来的工作表现。而文章到最后,咱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落款处上写着三个大字────杨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