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三行火铳战法(2/2)
就是讨论一个火铳的使用利弊,也能拉扯到仁德执政上边去,朱允炆气完又是一阵好笑,自从开始讨论禁衣卫组建,这陈迪就常常如此,朱允炆也练就一身来气快去的也快的本事,不然让这些腐儒给气死那就太不划算。
陈迪被拉出去以后,其他人也都不敢乱发言,议事厅又陷入寂静。朱允炆只好点名:“杨士奇,你觉得火铳是否可用?”
杨士奇恭敬的回答:“启奏皇上,火铳受天气影响太大,遇到yīn雨天气就没法使用,对敌杀伤力不足,最主要的是cāo作繁复,没有弓弩的速度快捷,臣以为不可以用。”
“皇上,臣以为杨士奇只说对了一半。”杨士奇刚说完,兵部那些主事堂官里,站起一个人,不到三十岁的样子,和沐晟年龄差不多。
“哦,只说对一半?”朱允炆也觉得有趣,继续问:“那另一半呢?”
“皇上,火铳的缺点不足,杨大人说的很对,可是有一样事杨大人有没有想过?”那个人略作停顿,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弓弩虽然没有火铳那样的缺点,可是弓弩使用时间已经很长。远古歌谣相传‘断竹、续住、飞土、逐肉’,远古先民就开始使用最简单的弓箭,商汤伐桀周王伐纣,都在使用弩箭,直到现在还是用弓箭。几千年的时间,都是用弓箭攻伐打仗,没有多少改进,同样弓箭的使用也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可以提升的空间。相反,火铳使用也就不到一百年时间,还有很大的改良提升空间,若是能加以改进,说不定可以发挥更大的威力。”
朱允炆听完,不由得拍手称赞:“此论有新意,非常有新意,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官员恭敬的回答:“皇上,微臣叫杨荣,现在是兵部职方司郎中。”
“杨荣,就是八月调入兵部的杨荣,是今年chūn闱中榜进士?”朱允炆想起来杨荣是何许人,当rì他盘点可用之人,杨荣、胡濙都在他脑海中出现过,考虑到他们两个都是刚考中进士,还需要历练,才先后调入兵部,胡濙昨天又从兵部调入禁衣卫,朝中那些如陈迪一般的老人,真是不好用,只能让这些年轻人尽快上位,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杨荣,你的议论很有新意,不错,看来在兵部没有白呆。为政者必须时刻谨记,道德文章是朝廷需要的,练兵备战也是朝廷的重务。为政者更不可以固步自封、泥古不化,凭借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朱允炆把杨荣夸奖一番,对这个历史上永乐七阁臣,三杨内阁之一,通晓兵务政事的杨荣,朱允炆还是给予厚望。
朱允炆刚把杨荣夸奖完,卓敬说出他的见解:“皇上,火铳使用弊端较多,即便是让工匠加以改进,也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成果。现在正是朝廷用兵之际,可否将火铳改进之事暂时延后,等到来rì在做安排。”
卓敬这话就说的好听,不单单是好听,关键是他懂得事情轻重缓急,并不是一味的因为弊端不用,或者拉出一大堆道德概念批判一番。这种不献媚、不逢迎、不保守、知轻重、明缓急的人,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卓敬所言甚是,火铳使用弊端太多,短时间内改善火铳xìng能,可能xìng不大。不过并不是没有方法,已故黔国公沐英发明的三行火铳战法,可以避免这种弊端,就是采用较好的使用方式来掩盖火铳本身xìng能的不足!”朱允炆缓缓的说。
底下群臣,虽说大多是隶属兵部,不过基本上都是读书考试获得的职位,对于火铳之类的兵器,说不定都没有见过,即便是徐辉祖、沐晟这两个将二代,也是不了解。朱允炆没有办法在技术上通过引导让在座的人明白,只好不厌其烦的讲解。
大明开国以来,善于使用火器的将领,一位是宁河王邓愈,另一位是黔宁王沐英,特别是黔宁王沐英,率军平定云南,遇到蛮夷象兵,大象皮糙肉厚,不畏刀箭,力大无穷奔袭践踏非人力可以抵挡。沐王爷首创三行火铳战法,以火铳爆炸的巨声、硝烟味以及铁砂穿透力,使得大象受惊,调头跑回本阵,蛮夷死伤无数。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īng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