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绿竹园宴(1/2)
() 小竹见马馨转身走了,向陈无知扮了个鬼脸,从一婢女手中接过灯笼,笑笑而走。陈无知一言不发地跟在后面。三人沿着青石小道,向东南方向而去。微弱的灯光已无法照出周围的美景。马府甚大,三人走了盏茶工夫才到另一所园中,沿着林子小道向园心走去。陈无知借着微光,看了看四周,依稀见四下里树木原来全是绿竹,心想:绿竹园,果然不负绿竹之名。不多时,走到竹林尽头,一座庞大的大楼矗立眼前,楼分三层,三层里均是烛光灿烂,从门或窗透出外面,乍看之下,像是一座夜明楼。陈无知只觉得旁边一颗竹子晃了一下,急转头看去,依稀看见竹林里伏着数个人影,便想过去看个究竟,只听马馨道:“陈公子,请!”
陈无知回过头来,指着竹林方向道:“可是那里面似乎有人……。”
马馨“嘘”了一声,道:“别说!他们是暗中保护阿爹的卫士。”
陈无知恍然大悟,“哦”了一声,不再怀疑。小杏转过头来,伸出舌头,扮了个鬼脸,啐道:“就你多事。”三人走近大楼正门,守门的一队卫士一齐低头说道:“小姐。”
马馨微微点头,轻轻一提裙脚,抬足而入。小竹将灯笼交给卫士,嘻嘻跳进门槛。陈无知跟着跨进,登觉得满目光辉。举头望去,见厅堂之内隔三差五地燃着一盏烛灯。堂心整齐地摆放着一些靠背椅和茶几,地面铺的是大红地毯。堂东摆着四张圆桌,桌上各放着两坛未揭盖的酒坛,显是宴席之用。北侧当中虎皮椅上坐着马扬武,马扬武身后站着两个身材高大的红衣卫士。西侧靠背椅上坐着两人,第二座是一个白衣青巾、手摇白折扇的青年,正是前不久所遇的康少爷。另一人坐在第一座,年约五旬,嘴上八字须,下巴胡子稀,眯着一双眼睛,两边太阳穴甚突,显然是个内家好手。他们身后还立着四名红衣武士,身上不带任何兵器。
马扬武一见陈无知进来,立即站起相迎,笑道:“多谢陈兄弟赏脸赴宴,来来来。”携陈无知之手,请他坐在东侧第一座。陈无知盛情难却,只好入座,勉强应道:“马大人,应该是我多谢你盛情款待才是。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马大人如此热情相待,实在令在下诚惶诚恐。”马馨坐在东侧第四座,微微笑道:“陈公子切不可如此想,你所代表的是闽军,阿爹对待你就是对待闽军,只要陈公子不嫌我们招待不周就好了。”小竹规规矩矩地站其身后。
马扬武指着那个八字须,向陈无知笑道:“这位是当今皇上册封的漳州城大帅,姓康名光远。”
陈无知以前不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不知讲那些“幸会”“久仰”之类的客套话,只是向康光远拱手道:“你好啊,康大爷。”他回想起婢女们称康光远的儿子为“康少爷”,又见康光远似乎并不老,这康老爷却说不出口,只好称之为康大爷了。
康光远只是略一点头,“嗯”了一声,并不回礼,左手端起茶几上的茶碗,右手轻轻揭开碗盖,拨了拨了茶叶,将茶碗凑到嘴上,细细地啜了一口,闭上双眼。康少爷轻轻“哼”了一声,并不说话。
马扬武尴尬地笑了笑,指着陈无知,说道:“这位是闽军右军弓兵部第五百人队队长陈无知陈队长。”
康光远眼睛仍是闭着,毫无反应。康少爷只是冷笑,轻摇折扇,轻蔑道:“哼,不过是一名小小部尉。”他的声音极小,像是自言自语一般。
陈无知又听马扬武介绍那康少爷,原来他叫康凌志,平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但在马扬武说来却又是另一番言语,说他有古代孟尝之风,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前途无可限量,说得康凌志心飘飘的,如身在云中。
众人正说话时,“哈哈”笑声中,门外进来了一群人。陈无知细细一数,原来是十人。当先一人身材槐梧,身穿蓝sè丝竹甲胄,头戴钢盔,腰悬长剑,背上一件大红披风,年约四旬,哈哈笑着大踏步而来。身旁一人是个文士模样,稍为年轻一些,身穿白衫,头戴锦冠。身后八人皆是卫士,个个都是空手。
马扬武向陈无知说道:“佩剑那位是我二弟,名是扬威,旁边穿白衫那个是我三弟,名是扬名。他们今早出去打猎,想必是满载而归,因此这样高兴。”
马扬威解下披风,卸下钢盔,扔给跟班侍卫。走到近处,见陈无知坐在东侧首位,脸sè大变,向陈无知喝道:“你是何人?敢坐我的位置?”
马扬武急忙起身,厉声道:“二弟,贵客在此,不得无礼!”
马扬威转头怒视着马扬武,脸sè渐渐yīn沉。马扬名发觉不对劲,过去扯了扯马扬威的衣袖,说道:“二哥,沉住气,且听大哥怎么说。”
马扬威脸sè渐渐缓和,指着陈无知,向马扬武道:“他是谁?”
马扬武道:“他是张定国派来的信使,我正是为了此事才找你们前来,想向你们宣布一件事……我决定归顺闽军。”
马扬威吃惊道:“什么?归顺闽军?”
马扬名稍为镇定,说道:“大哥,我们手里拥有近两万士卒,大可作为镇守一方的诸侯,为何要投降闽军?即使闽军发军前来攻城,凭我们的实力,守个城池是绰绰有余,我深感不解,大哥为何会作出如此决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