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交锋(1/2)
() [[[CP|W:800|H:600|A:C|U:chapters/20101/8/1447267633985070507442500259277.jpg]]]听完蔡韵玟的解释,赵元山低头沉默了一会,旋即抬起头来,望着顾怀远说道:“想不到孙伯渠手下还有你这样的人,我原以为在市水利局坐办公室的都是一帮光吃不干的乌合之众!这样的话倒是要高看你们一眼。只可惜能发现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每年划到乡里的防洪款究竟有多少,我想你应该清楚;连最基本的维护都远远不够;说起来,这还要拜你们孙科长所赐。”
这番话一出口,赵元山身上的那股“霸气”终于有所体现,从他对市水利局不屑一顾的评语上可以印证外界对他的议论并非空穴来风。不过顾怀远倒是暗自欣喜,赵元山这番话虽然听起来依旧十分刺耳,但是与之前所表露出来的的“轻蔑厌恶”已经有所区别;简言之,就是从“你没有资格和我谈”上升到了“你勉强够格和我谈”的层面。
有鉴于此,顾怀远决定乘胜追击,来个投石问路,他肃容道:“赵书记,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孙科长,而是‘蓄洪垸’这三个字!桃源乡一天不摘掉这个帽子,问题就会一直存在下去。这是硬道理,非人力可以逆转。您应该清楚,这三个字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摧毁了人们的信心,而信心的缺失必然会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其影响是相当致命的。”
赵元山眼中不由jīng芒一闪,如果说之前关于堤防存在隐患的论述让他觉得顾怀远多少还算有些真材实料;那么此刻,他不得不惊讶于此人在对待一些敏感问题时,居然能有如此冷静和深刻的洞察力;顾怀远的这一番话正说中了他的软肋!
在九五年夏天的那场抗洪斗争中,桃源乡干部队伍的表现可圈可点,乡长曹大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没能阻止洪水最终的肆虐;这一结果也为桃源乡垸在下一年被定为蓄洪垸埋下了伏笔。事后有一则传闻非常值得推敲,说乡党委书记赵元山此前屡屡擅自挪用财政拨付的防洪固堤款项用于其他项目建设,致使拦湖大堤因历史欠账太多,年久失修不堪重负而溃堤;不过这一说法始终未被证实。
九六年,桃源乡被定为蓄洪垸并于当年接到上级命令被迫启动分洪预案人为扒堤蓄洪。这样接连受灾被淹直接导致垸内百姓对农业生产失去信心,近两年早稻播种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一半,各种周期较长的经济作物也不敢栽种,生怕夏天一到又要折本。农业基础风雨飘摇,水灾后,乡里硕果仅存的几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因无米下锅亦随之渐渐没落,以致地方财政无以为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堤的加固改造更是无从谈起,形成了一股恶xìng循环的趋势。
赵元山这几年何尝不是因为“蓄洪垸”这三个字而寝食难安!想方设法希望尽快摆脱这顶帽子,但苦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途径,怎么看都像是走入了绝境。想不到他深埋在心底的这份无奈竟然被顾怀远一语道破,这让赵元山在震惊之余,不免有些恼怒。他收敛心神,yīn沉着脸,用近乎苛严的口吻对顾怀远说道:“年轻人,不要以为读过几本书就了不起。这种话是你应该说的吗?你对情况又有多少了解?无知狂妄!做好你的本分就已经不错了。要是觉得桃源乡容不下你,随时可以离开!”
赵元山的语气甚是骄纵跋扈,在旁人听来明显有故意打压的意味,顾怀远却不以为然;他看得出,自己的话已经深深触动了赵元山心中最敏感的那个部位。人们越是在意一件事就越容易因为这件事表现的不理智,甚至有些偏执。顾怀远之所以冒险犯忌的目的,就是要给赵元山留下一个“不可小觑”的深刻印象,并试探出赵元山对于改变桃源乡现状究竟有多么的渴望。这对于他整个计划的成败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对某件事情渴望的程度和为之奋斗的力量是息息相关的。面对恼羞成怒的赵元山,顾怀远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目光却无比坚定的注视着对方的双眼,表现出一股决不妥协的信念。
局面有些僵持不下,旁边的蔡韵玟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稍早前顾赵二人之间本已稍有缓和的气氛,不知为何,瞬间竟又变得剑拔弩张起来。她见形势严峻,忍不住对顾怀远道:“你也是,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何必说一些不相干的话,惹老爷子不高兴;你们那个孙科长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回去告诉他就说是我说的,看他能把我怎么样。”说完又对赵元山劝道:“赵伯伯,别生气了,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我已经帮您骂过那个‘孙猴子’了,您就别再和他一般见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