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前往昌平(修改版)(2/2)
崇祯今年不过二十九岁,上无老的可依附,下有小的要承担,就像一头老虎,受了伤唯有自己去舔伤口。奈何啊,手顶大明万里江山,脚踩无上紫禁城。谁说皇帝好做…….!本幸有一个皇儿可辅助于自己,却还是被自己逼得,宁愿冒死出城离我而去。今国不成国,家不成家,我该怎么办?皇儿啊,我该怎么办?崇祯在心悲撕着。他感到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着。由不得将周皇后抱过来,试图以此驱除孤独。
“皇后,朕有愧,呜呜…..”崇祯再也忍不住,抱着周皇后嚎号大哭。
崇祯一哭,周皇后的心就更慌了,她也知道皇上的心里有多苦。所以不得不反过来安慰。
王承恩站在一旁,见到皇上和皇后相拥悲痛如厮,他却也早哭得跟个泪人似。
殿旁的宫灯托盘上,蜡烛烧得烛泪直淌,晃火忽明忽暗,把朱慈烺正相拥着的父母印耀其中,龙凤两袍一旧一新,有些不成格调。
宫里人伤,宫外夜沉,无月无星。抬头低头皆漆黑一片,探手不见。如此的黑夜,在哪里也一样。更何况京城三十里外的巩华县。
临旁晚的时候,朱慈烺和卢九德领千五军押着六十万白银过清河的时候,被东虏大军的探骑发现了。
卢九德有五年的领兵经验,与虏骑交战也不下十场,尽管败多胜少,但总算摸清了虏鞑作战的习惯。出城之前便下令,前往昌平的一路上。除非明军,其他只要是骑着马的,便格杀勿论。
朱慈烺先行出城,不知卢九德下了一个这样的命令,等过清河县的时候,扭头见到卢九德的几个亲兵将一个骑马之人砍杀马下时。他调过马来到卢九德面前,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卢九德忙解释道:“殿下,东虏在通州上午就拨营向京师逼来,这么做是为了预防虏鞑的探骑将我们的行踪汇报给他们的大部。”
朱慈烺有些不相信,便和卢九德去察看尸首。只看落马尸首,面目粗犷,一瞧便知不是中原人。又在尸首的身上,搜出一把弯刀。卢九德脸sè大变,惊呼出声:“虏骑大军就在三十里外,正向我们这里赶来。快走”
朱慈烺此时也不得不佩服卢九德行事谨慎。便与卢九德下令加速行军,出了清河县。已然天黑。可朱慈烺一行人不敢点火把,一路摸黑,没命似地跑,直到二更天到了巩华县。方才慢下脚步来。
朱慈烺回头只见数十里外,一条火把长龙,有头无尾地从清河县穿了过去。回想过清河的一幕幕,他心里猛地一寒,全身冷汗便冒了起来。不得不承认领兵打仗不是好玩的,稍有不慎,便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幸亏把卢九德这个以失败为老母的监军带了出来,否则,他的穿越生涯也这么大了。
“经验!经验啊!”朱慈烺昂头长叹了一声。然后便下令继续摸黑向昌平赶去。
直到三更天,朱慈烺快到昌平了,才敢让人打起火把。赶往卢象升驻扎在昌平的军营。卢象升的军营就在昌平城外,朱慈烺领军朝着大军营的灯火,很快就来到卢象升的军营。他把大军开到辕门外,和卢九德同时下了马来,让守在辕门外的士卒,去通报卢象升。
卢象升还没有睡,正和摩下一干将领在中军帐议事。听到守卫的传报后。便带着一干将领迎出了辕门来。
朱慈烺没有见过卢象升,只见一众全身披甲,将军模样的大汉拥族着一个年约四十,猿臂腰宽,方脸宽唇的中年人从营内出来。根本就不知此人便是卢象升。可不是,身为大明未代至吊的武将,却是白袍加身,玉冠着装,加之卢象升面白如玉,颇为文质。纵是朱慈烺脑中的记忆有他的特征记载。一时也很难应景想到。毕竟朱慈烺前世记忆庞大,不像常人那样可以触景生思。必须要经过回想才能记起来。他前世的智商本来就是一个平常人的程度。加之如此,便更低了一些。要强调,朱慈烺的智商低只建立在反应问题上,不是低能的那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