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宣府事件(2/2)
经济部这个部门也就是卢九德在军营时的那个体系。不过现在不同了,以前只管军营的支出,现在还要管耕农集团,国会资金。还有宣府入库的百分之四十收益。总之卢九德现在可是忙得不可开交。经济部要他,耕农集团也要他。倒是他也没觉得累,因为他做多了,就可以减轻小太子的压力。小太子可是他的命根子啊。是决不能垮的。
说到宣府的玉钢刀,确是如朱慈烺所料,那是大卖特卖呀。以前能卖千金的所谓百炼宝刀,在玉钢刀面世后,就变得分文不值,许多靠家传秘方打造百炼宝刀的铁匠纷纷下岗。没有办法啊,这种接近百炼宝刀质量的玉钢刀现在迅速蔓延普及明朝军队。谁会愿意花几千金买一把跟几两银买来的玉钢刀差不多少的百炼宝刀。
现在除非是有历史来历的宝剑,宝刀,否则新打出来的都不值钱,管你宝不宝的,因此大明朝的冷兵器时代就因为朱慈烺的玉钢刀出现,而被推向了顶峰。同样冷兵器的时代也就命不长了。很久就会慢慢地被朱慈烺的新炮新枪给淘汰。最后还没有锄头等耕作工具值钱呢,这也是后话。
如今的一把玉钢刀已经涨到八两一柄。没办法啊,朱慈烺虽定下过条列不能加价。可许多军镇的将军从宣府购来了玉钢刀后,便高价转卖。
朱慈烺就想啊:与其让这些贪心的五官发财,还不如让这些钱来帮助他来救国。于是便写了信给宣府的官员,让他们按形势来定夺价钱。所以很快就涨到了八两,而且价钱还有继续上升的趁势。
宣府那边有了钱,就把军队从十万发展到四十万了,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啊。为此朝廷大加赞赏了宣府的官员。同时朝廷中许多大臣见到宣府利益竟有这么大,都馋得直流口水。为了从宣府那边分到一杯羹,前前后后不知多少大臣派了亲信前往宣府游说官员,可宣府的官员自从玉钢刀大红大紫后,他们根本就不用贪污,单说朱慈烺分给他们的工资就能让他们爽到哭。他们感谢太子带给他们真正稳妥的利益。所以无不誓死效忠朱太子。一时间,宣府的官风清廉至极。因此朝中大臣派来的亲信又怎么能说服得了他们。难道跟太子混,还不如跟他们混。这不是扯淡么。
那些个亲信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他们不来硬的还好,一来硬的,即刻就被宣府官员塞进监狱里去。可前来游说的大臣亲信像堵不住的流水口,每天没月都有大批大批得大臣亲信被塞进监狱里。让宣府的官方监狱,一时间大臣亲信的比例比犯罪之人还要多上一倍。
朝廷中的大臣们见到派出去的亲信一个也没有回来,便让人去打听,得知都被宣府官员下狱后。无不怒极,纷纷上奏崇祯,说宣府官员徇私枉法,招兵卖马yù与叛乱,加上卢象升就是宣府总兵。便把卢象升的事一起参合进去,说宣府官员是卢逆贼的臣子,为卢象升作后盾,就等卢象升一声令下,打到京城谋朝篡位。真真不得不佩服朝廷大臣们的想象力,以宣府目前的情况作为基础,演说出万般可能xìng,甚至还有一些大臣,比如陈新甲,在朝堂之上把胸脯拍得一个响说:“微臣以xìng命担保。这些可能肯定是要成真”吓得崇祯好几晚都没有睡好觉。连发了数道圣旨到宣府,让宣府官员入京觐见。
可宣府的官员不是傻子,就这么轻易让你们这些狗大臣开刷。而且小太子说过,圣旨一定抗,而且还抗得理直气壮。直接回信朝廷说:皇上不信他们,听信谗言,要对他们下毒手。所以以后每三个月一次的收益进交,免了。当然这是朱慈烺教他们做的。否则给他们胆子也不敢。
不知情的崇祯一看来信,大为震怒,差点把龙案也给掀了。可他又无可奈何,人家宣府有三十万大军,除非朝廷集全国兵力才能与宣府有得一拼。可这也是不可能。崇祯无奈之下,昂天长啸,泪洒庙堂。
朱慈烺得知崇祯因为此事心神俱伤后,心里颇感愧疚,但要怪也怪那些贪得无厌的大臣们。于是朱慈烺就宣府一事写了一份长达数万字的奏疏,向崇祯说明了宣府与朝廷文官集团的矛盾,以及宣府背后的势力他也承认了就是他。并且在宣府庞大的收入作出了详细了说明,毕竟三月收入高达七百万两的宣府,每三个月却只进交朝廷一百万两白银,确有些说不过去。不过想到这些钱净让那些狗屁大臣给忽悠完,他心里就格外不舒服。一百万,后来朱慈烺都有点不想进交。可他又不想让皇帝老爸过得那么凄凉。好歹是个皇帝不是。就当这一百万让他玩过家家好。反正迟早会挣回来。
另外朱慈烺也批评了宣府官员,花钱招了三十万大军,却光养着而不练。那招来看的啊。确实,宣府官员是招来那么多军兵是来吓朝廷。否则按太子说去做,全家的命都会葬送,不花钱买个保险杂行。
最后朱慈烺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让宣府拨出一半,十五万军到涿州来。还强调宣府那边以后一定要落实练军这个项目。并且每一年他都会去检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