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待遇迥异(上)(2/2)
两人年岁相差十岁上下,一晃快二十年过去,庾羲由一个俊俏少年郎长成了一个翩翩佳郎君,他继承了父亲相貌上的优点,身高七尺五寸(合一米八二)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而玄之的变化更是大,他由过去的瓷娃娃长成了玉人般的美男。庾羲本已俊美得很,又显年轻,但是站在玄之身边,还是毫无悬念地被比下去了——“小卫玠”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庾氏和王氏一样,是东晋一等士族,更是同为四大家族而常有来往。庾亮虽出身高贵,但是没有沾染贵族子弟的纨绔习气。他在民间的风评很不错,长得又帅,时人都赞说他是个言谈举止雍容大度的美男子——虽然现在老了,也算个老帅哥吧,从他的帅儿子身上能看出,这个当老子的基因很好。
王羲之曾为庾亮幕僚,两人的关系还是很近的,现在也常有书信来往。可是李氏兄弟哪里知道二十年前的旧事,图了一时嘴上痛快,却似大水冲了龙王庙,平白得罪了好人。
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都是诗书起家,颍川庾氏也是书香门第,但他们的上位,更多的是依赖后宫的力量。渡江之后,庾家作为大晋的二流士族,看风向的眼光却很准,他们迅速地倒向了晋元帝司马睿这一方,成为最早归附的士族之一(当然功劳不如琅琊王氏,移镇江东都是王旷的提议),庾亮作为庾家的少壮派代表,在时任镇东大将军的司马睿府上担任西曹掾,颇受器重。
而后司马睿不负众望的称帝了,庾家的势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司马睿喝水不忘掘井人,以庾亮妹妹为皇太子(晋明帝司马绍)妃,还让庾亮侍讲东宫,与太子交好。等到司马睿驾鹤西游,司马绍登基,庾家的势力已经能算上大晋一流了,和王谢并称于世。
庾家虽然是外戚,但是庾亮这人还是很不错的——他从不以外戚为荣,相反处处注意淡化这种影响,当然,你也可以鄙夷地说:许多黑道大佬在发了财之后也想尽一切办法洗白,两者有什么高下之分吗?但是,黑道大佬有几个像庾家这样爱国的?
庾家爱国,可不是嘴上说说,他们一门三代都是卫国忠君的典范,庾亮不但力主北伐,还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明帝追随先帝的脚步去了,即位的成帝司马衍本想让国舅爷庾亮到建康来安安稳稳地当中书监——中书省一把手,相当于总理,在魏晋时地位还比尚书令更显赫尊荣,多以诸公兼领。西晋时曾有荀勖自中书监迁任尚书令,人皆往贺喜他升官发财。荀勖却说道:“夺我凤凰池,诸公何贺焉!”可见中书监的实际地位之高和权力之大——他偏要去江州镇边。
庾亮慷慨激昂道:“大丈夫当思虑家国大事,而非考虑自身安危。北狄自古常侵袭我华夏,是可忍孰不可忍!古有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近有祖士稚渡黄河收中原,亮虽不才,愿效仿先贤,为陛下在长江边筑一道钢铁防线,拱卫大晋江山千秋万代!”
这一番话打动了成帝,于是他和周瑜一样,在江州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事实证明,庾亮的语言艺术使他得以善终——他的一番话,正说到了不思进取,只想安定的成帝的心里,所以成帝对这个舅舅一直很信任也很放心。
同样是怀着复国梦想,祖逖的事迹就比他悲壮许多。他在元帝司马睿渡江之初就积极提出北伐,想法是好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在皇帝的心中,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屁股底下的位子是实实在在的。元帝实在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皇位都是靠王氏帮他捧上去的,难以想要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