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名仕风流 > 第075章、王导的贡献

第075章、王导的贡献(1/2)

目录
好书推荐: 精灵的宝石 新中华新世纪 异界成仙转 魔王在努力 某科学的剑君 武周攻略 海贼夏火的抽奖机 孤辰公子 时之旅人 滔天宙

() 【加班很累,天天加班累上加累。求收藏,求推荐,请各位看官多多支持!】

虽说是在痛惜王导的死,但是凝之脸上一点哀痛都没有——他对于王导一家的感情很是淡薄。这也难怪,他从小就在山yīn长大,不像玄之那样和王洽熟识。至于王导,估计他是这次回建康才第一次见到吧,只是当他是个家门长辈而已,两人并没有太多交集。

相比之下,宇之倒是和王导有过一次长谈,对于这个老人,除了敬畏感之外,他还有着深深的敬佩,因为他从王导和他的一些谈话中能体会到,他心中忧思天下的感情。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但是他能想象得到:随着元帝渡江之初,这个老人是怎样几乎凭着一己之力生生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使得司马睿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将这个位子坐稳,并努力调和南渡士族和吴地士族的矛盾——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却几乎耗费了王导大半生的心血。

因为利益,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好分配的东西——蛋糕就那么一块,谁都想咬上一口,北方士族来了,分蛋糕的人就多了,吴地士族当然不乐意;而北方士族自诩正宗汉族苗裔,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大族,看不上吴地这些士族,因为他们的传承远远比不上北方士族的源远流长。

“衣冠南渡”中,中原士民为了躲避战乱渡江南来的占十之六七,他们往往是举族南迁,所以虽然是外来户,却在人数势力上一点不吃亏。吴地士族关起门来也是为个排位争得头破血流,但是当“狼来了”的时候,他们空前的团结,和北方士族处处针锋相对。

南渡之众中,也有当时还是琅琊王的司马睿,他才能平庸,缺乏声望,在晋室中又是旁支,不但江南士族,甚至北方的一些世家大族还不服他。以至于司马睿刚来建康时面对无人可用的尴尬场面,还被士族所轻视。

这时候又是王导站出来稳定局势,他劝司马睿从南渡士人中收罗人才共图大事。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建议,一次就辟举掾属一百多人,时人称之“百六掾”。——当时知名的有:辟举前颍川太守刁协为军咨祭酒,前东海太守王承、广陵相卞壸为从事中郎,江宁令诸葛恢、历阳参军陈頵为行参军,前太守庾亮为西曹掾等。

可以说,司马睿能够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取得帝位,同王导和王敦的鼎立支持分不开。因此他把王导比做自己的“萧何”,极为倚重。

朝廷是草草建立起来了,大晋的香火传承还没有断。但有不少名士在开始的时候,对东晋的前途是持怀疑和悲观的态度。比如桓彝在初到建康时,看到司马睿势力单薄,很为担心,他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多战事,才想到江南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怎么办才好呢?”王导知道了,就和他纵谈形势,使得桓彝的态度有了变化:“我见到了江左‘管仲’,不再忧虑了。”

还有一次众位名士在新亭聚会,周顗触景生情叹气说:“风景还是那样美丽,国土山河却大片沦丧。”在座众人听了都哭了起来。唯有王导正sè劝道:“我等正当为晋室戮力奋发,北伐异族收复河山,怎么能学囚徒一样,徒自相对流泪悲叹?”

王导和堂兄王敦一文一武,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和稳固居功至伟,琅琊王氏也在此时达到了兴盛,朝中官员一度七成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休戚相关的人,甚至有“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的惯例,琅琊王氏登上了政治巅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