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半路风雨(1/2)
() 宣帝此时也没有想好到底该如何惩罚张建,刚想让张建起来,就听到守在外面的小高说道:“公子,有人找张建。”
张建问道:“是谁,让他等会儿。”
小高道:“是你的家人,说是河南太守前来拜访。”
宣帝一愣,自己的行踪如此隐秘,没有想到居然一踏入雒阳城,就被盯上了,不由得恼怒地看了张建一眼。
张建也不知道自己回来的消息是怎么散播出去的,看见宣帝的脸sè,连忙说道:“陛下,属下真的没有泄露,就是刚才也仔细的叮嘱了家人,不要外泄我这次回来的消息。”
宣帝知道张建一向办事谨慎,这也许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样的意外是不是太多了,在函谷关的时候自己就差点遭遇不测风险。现在到了这里,张建还没有露头,居然就被当地的最高官员知晓了。而且最让宣帝震惊的是一个商人只是来看看自己的生意,一郡太守居然就紆尊降贵地亲自来拜访,商人的势力竟然扩张到了这个地步。
张建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看着宣帝yīn晴不定的脸sè,心里没有着落,正想要解说什么,却是什么也说不出来。好容易鼓足了勇气,还没有张口,就听道宣帝微笑道:“好啊,你去见见吧,朕就在这里休息休息。”
张建只好应声道:“是。”正要转身出去的时候,宣帝忽然叫住了他,说道:“你去吧,回头让冯奉世给你讲讲苏秦的故事。”
其实不用冯奉世说,张建也知道宣帝所说的苏秦的故事。就是当年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回到雒阳的时候,简直就是万人空巷,这样前所未有的壮举。就是当时仍然是天子的周显王听到苏秦的归来,也是惊恐万分,连忙派人夹道相迎。但是为什么宣帝忽然提起了苏秦的故事了呢?眼见这个和自己从小就在一起的主子,变得愈来愈让人琢磨不透,张建不禁惶惑起来。
河南太守屠耆堂亲自来拜访张建,也是因为在张建在雒阳的地位虽然没有像在长安一样举足轻重,但是也不容小觑,只是张建每次到雒阳都是来去匆匆。后来,张建的一个下人被屠耆堂收买了,所以这次张建一在雒阳现身,屠耆堂就立刻赶到了这里。
张建虽然不在朝中为官,但他是宣帝钦命的刺探消息的专使,所以关于屠耆堂的种种情况,他也知道不少,知道整个人原来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儒生,不知道怎么投了霍光的缘法,一步步高升,直到成为河南郡的太守。
已经是九月天时,雒阳的秋sè最是迷人,所以张建说要到自己的后花园里面去看看,屠耆堂也就同意了。后花园的面积不大,起先料理这里的家人还不时地修整一下,但是后来见到张建也不常来,索xìng就不再管它。青石铺成的小径杂处在枯黄的衰草之中,蜿蜒向前,难觅踪迹,虽然满目肃杀萧条之气,倒也不显得有多苍凉悲戚。
屠耆堂看了看,不仅捋须赞道:“真是好地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寥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张建这几年也读了几本书,知道屠耆堂读的是宋玉的《悲秋》,经过刚才的一番话,觉得这个屠耆堂并不像市井之中所说的那个糊涂蛋,陡然听到他读起宋玉的词赋,就说道:“太守大人,怎么发出这样的感慨?”
屠耆堂淡淡的一笑道:“说起文章来,本朝人首推司马相如,雍容大度之下尽显一代风liu,的确是好文章。”
不仅张建听得糊里糊涂,就是在园子另一侧的宣帝也不禁愕然,他怎么也想不到屠耆堂居然会和张建谈起来文学来。
张建笑了笑道:“太守大人,怎么和我这个满身铜臭的人说起来这些?”
屠耆堂道:“你不是非常人,无论什么事情做到极致了,都是一门学问,都是应该写入史册,流芳后世的。你经商做得好,就是你的学问,这一点我不如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