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青楼密谋(2/2)
于忠身后一人说:“快把新的碗碟换上来,好酒、好菜上来,再叫三个姑娘来,五个也太少了点。”
那人用衣袖打擦了两个凳子说:“王爷请坐,于大人请坐。”
三人菜过五味,酒过三巡。
元雍说:“老于啊,郭祚和裴植都讨厌你,说你专权无道,暗中劝我把你外放,让你离开朝廷。”郭祚和裴植平rì里看着于忠和元雍交往少,所以就劝老元。那里知道老元还没有当王爷,在年轻的时候,就和于忠交往深厚了。
于忠闻言,愤愤地骂道:“这两个竖子是找死,小羊,你还记得郭祚经常志气骄满,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每入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衣冠之上。’”(郭祚作了尚书,志高气傲,常常对人说:“不是我想作尚书,是尚书要由我来作。”每次他入朝晋见,议论政事时,他都喜欢当面讥讽伤害众位官员。他还上表诋毁征南将军田益宗,说道:“汉人、夷人种类不同,不应当让夷人位在百世衣冠的汉人之上。”)
于忠的祖上是羯族,他的父亲都还有一半羯族的血统。元雍更是纯正的鲜卑族,老元听到这话,也恨得咬牙切齿。
被于忠呼为小羊的,是北魏雁门太守羊祉,羊祉是于忠的心腹,老羊说:“这两个不想活的,由我来上奏一本,说我受皇甫仲达的指示,叫我从雁门军队中挑选好手前来暗杀于大人。”
“皇甫仲达和裴植往来密切,也是他的表弟,就只凭这两点恐怕还很难牵扯到郭祚和裴植吧。”元雍有些疑惑。
于忠继续说:“要扳倒裴植并不难,韦伯昕告裴植yù谋帝位的废黜,只要在裴植家中搜到相关的信件,仅凭这一条,就够杀裴植了。”
“于大人放心,小人在皇甫仲达和裴植的身边潜伏着人,只要大人一声令下,去抓皇甫仲达,那么我潜伏的人会栽赃陷害小皇,伪造一封有郭祚和裴植签名,要求皇甫仲达找我谋划刺杀于大人的信件,到时叫人赃俱获,不就可以了,然后去搜裴植家的时候,再寻到郭祚和裴植往来yù谋帝位废黜的信件,也就行了。”
“好,就这么办,小羊办事可以,本大人马上在圣上面前保荐你为豳州刺史。”
“多谢大人美意,小人敬大人一杯。”
皇甫仲达和裴植身边的jiān细,其实是听命于忠,老于不想在元雍面前表现得过于yīn险,就让羊祉来做这个恶人。
从雁门太守升为豳州刺史,不仅是官升了两级、管的地盘大,更主要的还是豳州可比雁门富裕多了,油水充足。
我一听,这于忠的权势还真不小,一下子就要谋害北魏的两名重臣。
裴植,字文远,裴叔业兄叔宝子也。少而好学,善谈理义。仕萧宝卷,以军勋至长水校尉,随叔业在寿chūn。后来,老裴背叛南朝、投靠北魏。北魏封为安东将军、瀛州刺史。再后来解除了刺史一职,复除大鸿胪卿,迁度支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
郭祚,出身于士族大家,字季祜,更是北魏的重臣。在孝文帝在位的时期,就深得孝文帝的赞赏。孝文帝在一次宴请百官时,曾举杯向郭祚劝酒说:“郭祚忧劳庶事,独不欺我……”。可见孝文帝对郭祚是非常信任的。正因如此,郭祚一直被孝文帝留在身边,成为其重要的谋臣。后孝文帝亲征南朝,以郭祚兼为侍中,又官拜尚书,进爵为伯。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孝文帝死,年仅16岁的宣武帝继位。由担任辅政的咸阳王元禧等人奏荐,郭祚又兼任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
后来,老郭奉旨外抚,为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不久又转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在青州任内适逢天灾,百姓饥弊,史载郭祚“矜伤爱下,多所赈恤”,以致当地人民一直感激和怀念他。
郭祚解任回京,复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中正,后又迁任尚书右仆shè,参与朝中大事。
延昌元年(512年)十月,元诩被立皇太子,郭祚又奉诏以本官领太子少师,成为孝明帝幼年时的师傅,可见宣武帝对郭祚的才学是非常赏识和信任的。
这次到花都**还是收获颇多,听到了北魏一王爷,两大臣的密谋,我可以事先通过飞贲府的暗线通知郭祚和裴植事先提防。看北魏内部互掐,是我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