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灵大帝 > 一三五章 双季稻

一三五章 双季稻(1/2)

目录
好书推荐: 基因狂潮 睿亲王府的贝勒要出嫁 江山诀 锦寒 千劫火 妖物警司 英雄无敌之位面小商贩 神行记 末世修行 众神之地

() 到了十月中,大汉帝国的第二波南下开发大军浩浩荡荡,向南进发。这一次的规模比三年前的衣冠南渡大上十倍,有五十六万之众。

三年前的衣冠南渡有三百多豪族响应。而这一次南下的结构更呈多样xìng,上有帝王贵胄,阳安长公主刘华;主力还是豪族和大户,包四大超级豪族崔卢王谢之中的卢家;当然这次最大的不同还在于有小农户参与,只是他们不是一家一户地开发,而是先由帝国组织起来,集中连片开发。等道路水利的基础设施设好,土地开垦出来后,分给每一参与开发的农户。

与三年前衣冠南渡还有一个不同之处,三年前中原一三五章 双季稻豪族对南下开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参与南下的三百多豪族有一大半是在中原被边缘化,或是有边缘化的潜在危险,响应帝国号召,以求南下一博。由于参与衣冠南渡的豪族在南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参与南下开发已经没有什么顾虑,有大量中原得势的豪族参与,包括身为太傅的卢植的家族——范阳卢家。

三年前是仓促动员,组织工作也没有今年细。南下到长江流域。而这次东线到会稽,中线和西线要到岭南乃至rì南。人口迁徙的跨度也是比三年前大的多。

衣冠南渡的豪族已深入当地社会,交由当地郡县管理。帝国南方开发总指挥使衙门和两个副总指挥使衙门已在数月前南移,桥玄的总指挥使衙门由九江南移到苍梧,东线窦武的副总指挥使衙门南移到会稽,而尹勋的副总指挥使衙门更是南移到交趾。已经与当地郡县一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荒地资源调查,水利和道路安排等。

所以这次南下,尽管人数庞大,但绝大多数人出发前一三五章 双季稻就有明确的目的地。

这次南下大队人马中,有约六千人是到境外的。也就是rì南与掸人区之间的大片无人区。这六千人与掸人区的移民不同,掸人区的移民都是单身汉,而这一批人都是一家一户的。

牛弘认为,这可能是帝国农业布局调整的最大(电脑 阅读 .1 6 . n)一次由帝国组织的移民。以后,只要帝国把基础设施建好,南方的发展也将加快,人口将会自然流动。有了三年前的经验,牛弘对这次大规模地移民进行南方开发也没有太大的担心。

与前几年相比,牛弘现在更能做到处变不惊。何况现在帝国一切运转基本顺利,所以就更清闲了。只是对科教方面关心多一点,有时是别人进宫来讨教,有时是牛弘召人来问。

秋后洛水水位迅速下降,建洛水大桥又提上了议事rì程。

鲜卑人问题的快速解决使得大汉帝国目前在财政上负担不重,现在国库充裕,有条件在基础设施上多投一点。所以牛弘就照准田丰他们科技府的奏折,决定修建洛水大桥。

牛弘还是让他们造石拱桥,这一类桥,帝国这几年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以前桥的跨度要小些。但技术的积累已经到了造一些跨度大一点的桥的时侯了。当然,石拱桥也不可能无限制地造大。以后造更大跨度的桥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来造,可靠xìng会更高些。

建宁四年十月二十rì,小尾巴刘江主持的洛阳太学电学作坊与洛阳琉璃作坊合作,做出了照明用的白炽灯。这一件事在dì dū洛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以前照明一般用油灯或腊烛,那都有明火。而电灯这个东西让人不可思议,不点火也可以发光,提供照明。

白炽灯是一项重大发明,但现在还不能大量投入使用。主要是电源的问题。

刘江他们弄的蓄电池用于试验还行,作为电源就成本太高了。因为没有外加的电源给蓄电池充电,这蓄电池也变成一次xìng的了。

在刘江进宫来向牛弘汇报时,牛弘把这些道理说给他听,让他们电学作坊下一步重点研究电磁,旋转磁场等方面,研制交流发电机。

牛弘说,如果能把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就可以用电来照明了。

建宁四年十月二十六rì,豫章太守张英送来奏报。奏报称,双季稻已经试种成功。张英在豫章试种了两百亩,二季都已收割。第一季每亩单产二百六十斤,第二季单产三百斤。两者相加,当年粮食亩产就能达到五百六十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