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献帝追认刘皇叔曹孟德许田射猎(2/2)
刘备却答道:“你不见刚才满场都是曹cāo的心腹吗?如果一动手,伤到皇上,那怎办?”
关羽又叹息道:“今天杀不了他,以后他定会为害国家。”
刘备又说道:“现在我们都身在曹cāo的地方,不能随便轻动,曹cāo与皇上只有一马头之距离,且周围又是他的心腹,如果二弟你一动手,可能会伤到皇上,倘若不成功,有伤皇上,其罪于我也。”
众人听了,都同时摇头叹息。
却说献帝回到宫中,想起曹cāo的专横,不禁流下眼泪。伏皇后问献帝为何事而哭,献帝立即把今天打猎一事说与伏皇后知道,料定曹cāo是不怀好意。
伏皇后便问道:“满朝公卿,难道就没一人能救此国难吗?”
说罢,忽然从门外走进一人,即说道:“主上勿忧,我推举一人,可除国害。”
献帝抬头一看,原来刚才说话的是伏皇后的父亲伏完。
于是便擦干眼泪,问伏完推举何人。
伏完立即答道:“车骑将军董承,是个忠心为国之人。”
献帝听了也稍稍安心,于是便想命人去召董承进宫商议。
伏完却怕曹cāo耳目众多,容易泄漏机密,劝献帝先写下密昭,赐与董承,令他回家再看。
献帝听了,叫伏完立即去召董承,又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一道昭书。
然后取出玉带,叫伏皇后拆开缝线,把血昭书放在衬内,又重新缝好,系在身上。
不久后,董承便来到宫中,献帝慰劳了董承一番后,就和他同到功臣阁上,献帝对着汉高祖的画像叹息道:“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这样懦弱,真是可悲。”
董承听了却不敢言。
献帝又指着张良和萧何的画像道:“这两人都辅助高祖打平天下,立下大功;国舅将来也应该如他们一样,立于朕的身旁。”
董承诚惶诚恐地说道:“是啊,高祖开基创业,实靠他们二人之力。但我苦于没半寸功劳啊。”
献帝两眼张望,见四下无人,便解下玉带交与董承道:“国舅系上这玉带,就象在我身边了。”
董承接过玉带,拜倒于地。
献帝便轻声地说:“国舅回府后要仔细查看,切勿辜负朕的心意。”
董承已猜到献帝的意思,于是便把玉带系在身上,拜别献帝,离开皇宫。
不料,刚走出宫门,便见到曹cāo,董承吃了一惊。
其实曹cāo早已得到消息,于是便在宫门前等候。
曹cāo见到董承神sè慌张,就问董承道:“国舅进宫所为何事啊?”
董承慌忙施礼答道:“主上召我进宫并赐我玉带一条。”
曹cāo看着董承腰间的玉带便笑着说道:“果然是条好玉带,解给我看看。”
董承知道带内有密召,不敢解下。
于是曹cāo便命士兵去解下董承的玉带。
曹cāo拿着玉带,前后左右仔细翻看,却怎么也看不出破绽,曹cāo又把玉带系在身上,问随从官员道:“怎样?好看吗?”
众官员立即附和道:“好,很好。”
曹cāo要董承把玉带转送给他,董承就推说玉带是皇上所赐,不敢贸然转送。
曹cāo又微笑着说道:“国舅受赐玉带,莫非另有所谋?”
董承吃了一惊,连忙说道:“我哪敢,丞相倘若需要,留下便是。”
曹cāo哈哈大笑后再说道:“皇上赐与国舅,我哪会相夺,只是与你开一玩笑。”
于是曹cāo就解下玉带,还给董承。
董承拜谢曹cāo,慌忙回府。
回到府中,于晚上,董承独自坐于书房之中,拿出玉带在灯火下反复翻看,却也看不出任何东西。
董承甚是疑惑,也甚为不解,再反复寻找,不久,董承觉得很困倦,倒头便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