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宁军兵势(2/2)
这一路兵马一直是吏部尚书窦琦的囊中物,此地的大军统帅裴安是个文官,当初朝廷命他为帅,主要是为了处理边疆事务,小心维持宁朝和边疆各族的关系。此人远离京师有十余年,早已脱离了权力中心,对于西关军的诸多事务也大多不会插手,窦扬和他相处的也算融洽。只不过其人控制着整个西关军的粮饷,窦扬平rì里也不敢开罪于他。眼下窦扬成为了西关军的主帅,这意味着西关军就完全在窦扬的掌控之中了,以后若是有所行动,也不会遭到掣肘。
扬州军自然是驻扎在扬州一带,常备兵力是八万。扬州乃是宁朝最繁华的城市,周边数郡也是宁朝主要的税收来源。虽然周边一直没有任何威胁可言,但是为了确保此地不会有任何变动,朝廷还是在这里筹建了扬州军营。
扬州一带是司马允的大本营,当初他就是从扬州知府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因而这扬州军统帅的位子自然是落入他的手中。一直以来他对于扬州军都亲睐有加,经过数年的经营成功将这里的兵员从三万人扩编到八万人,可是这些老爷兵的战斗力却是让所有人不敢恭维。
最后一处就是秦远峰所统领的孟川大营了。这一处大营早在十五年前便已存在,当时兵力足有二十万人,对面的燕军苍原也不甘示弱,常年有二十万大军驻扎此地。后来两朝都不愿轻启战端,两军重兵集结在此不过是虚耗钱粮罢了。数年前,燕朝北段遭遇到草原人的大举进犯,而宁朝西南部的蛮族也纷纷跳出来侵扰宁朝边疆,两朝有意无意的达成共识,逐渐削弱这里的守备兵力,直至后来的六万常备军。
如今秦远峰手中的六万嫡系人马已经损失殆尽,帐下两员大将胡茂臣和侯希逸也一同阵亡,现在只有刘绩的一万杂牌军在给他撑场面。眼下他可是益阳的大都督,总不能只有这些人马,完全不符合他的身份不算,这也难以应对眼前的局面。
秦远峰和刘绩两人站在一起,也不好和屠晃、邓庆这些人凑到一块,只能闪身在角落里咬着耳朵。两人也是在探讨这个话题,秦远峰的意思是尽力让国主留下这些兵马,虽然有些不太可能,但是有多少算多少,先稳住眼前的局势再说。刘绩点了点头,却是借机提出要留下傅鸿和严治,秦远峰对于这一点倒是没有异议,声称待会向国主进言便是,但是此事必须要得到李骧这位京营统帅的同意。
两人多番思量之后,却是觉得眼下只有一个办法最有可能,那就是在益阳一带自行募兵。但是这个办法难度极大,首先益阳一带经历多年战乱,青壮消耗极大。按照两人的估计,少不得要招募五万人才能足够,可是仔细想来却是有些不可能。
两人左右想来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办法,只能期望着国主到时会如何决断了。这时,齐公公总算从后殿走了出来,在台阶上大声高呼道:“国主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