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价值连城(1/2)
我确实是不认识玉石的,家贫如洗没资格见识那么昂贵的东西,更别提分辨玉质好坏,但这玉盘的雕工细致,文饰精美我还是看的出来。
我不死心的问于涛:“那么大一个玉盘子还不值钱?”
“值钱应该是值钱的。”于涛说:“不过比起那个差远了。”他把望远镜递给我,示意我再次仔细观察大殿。
我接过望远镜,于涛指点着给我介绍:“看见基座没?那可是黑色玄武岩,这玄武岩的特点就是耐久性高,节理多,且节理面多成六边形,材质很脆,要想采得大块石料本身就很困难,而且因为常见气孔和杏仁构造,所以虽然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并不多,更别说这么直接拿来当大殿基础的。”
“再说这玄武岩的质地致密,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加工起来很麻烦。”于涛啧啧叹了两声,话锋一转:“不过这些比起上面那座大殿来,也就算的九牛一毛,那座大殿才正是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我不自觉的重复这个词语,在我有限的生命中这个词语离我是那么遥远。
“是吧?邢队?”于涛没理我的恍惚,象在问老邢又象在自言自语:“那可是纯乌木的。”
听见乌木这个词,我不禁一楞,玄武岩我是弄不懂,但这乌木我是知道的,这东西也是一味中药材,别名阴沉木、乌文木,气味:甘、咸、平、无毒。取木片研为末,用温酒冲服,具有解毒,治霍乱吐利等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还可祛风除湿。不过我所见到的乌木,都是小块木屑,从没想过会见到整体由乌木搭建的寺庙。
于涛的“价值连城”这个词,用在这全由乌木搭建的寺庙毫不夸张,放眼整个中国,这乌木主要也分布在四川四条大江及其支流区域。其他地方鲜有所见,一般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乌木,比如金丝楠木、檀香木等名贵树种,这些珍惜木材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被埋入古河床等低洼淤泥处。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才能形成,所以也叫“炭化木”。中国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成工艺品、佛像、护身符等。古诗曰:“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民间亦云:“纵有财宝一箱,不如乌木半方”,实乃居家镇宅之祥瑞,辟邪纳福之瑰宝。
这么珍贵的乌木在这里被当成普通的木材大肆使用,纵使老邢、于涛等看惯珍惜矿产的人都忍不住目眩神迷,半晌才回过神来继续前进。
我们小心翼翼的慢慢靠近乌木庙,戒备着袭击老邢的那东西再次出来偷袭,但是一直到我们靠近玉盘,那东西都没有再出现。
这个盘子并不太高,高度也就跟我们平常吃饭的桌子相仿,盘子里空荡荡的十分干净,浅浅的积着半汪水,应该是前些天下过雨还没干。
于涛伸手摸了摸盘子腿,这腿不是玉石的,也是用乌木雕刻而成,每条腿上盘着一只象龙又象蛇的动物,昂首怒目,表情十分生动。
“你看这盘子里啥吃的没有。”那小子爱不释手的摸那四条腿,“不如把这个敲下来放里面看起来还是一盘菜。”
我笑他:“你是想敲一条蛟放进背篼吧?行,你把蛟放进背篼,我们把你放进盘子,连肉都有了。”
那小子就打岔:“这玩意儿就是蛟龙?”
我更正他:“是蛟,不是龙,象龙没有两只角,象蛇又多出四只脚,据说龙就是这东西修炼后化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