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牡丹峰先祖显灵 鄂多里风雪拦路(1/2)
() 牡丹峰诗:
摩天dú lì天门中,左提雪岭右挟冰。
千秋风云拂面过,万代雷霆掌上鸣。
归心似箭的涑末部人马告别了伯咄部乡亲,又踏上重返海兰江的征途。大祚荣带着先锋部队一万人马,先行上路。大祚新带领九万部众随后跟进。
先锋队伍来到鄂多里崇山峻岭,只见大岭纵横,林海无边,地势十分险峻,有几处山崖上依稀可见古堡遗痕,丛山中有一座奇峰傲然耸立。
前来送行的伯正泰道:这是先祖留下来的古堡,老人们都说那是鄂多里古国的王城。那座高耸的山峰就是牡丹峰。
大祚荣道:原来这就是鄂多里。我幼年时跟随洪云仙师学道,曾听他讲过鄂多里的神奇故事。远古时候,这里有个魔王忽尔汗,霸占着这片山林。山谷中那条大江因此叫做忽尔汗河。先祖鄂多里王国的罕王派他的儿子牡丹,前来斩除魔王,为民除害。牡丹王子与魔王忽尔汗大战七天七夜,与魔王同归于尽。牡丹王子死后化作山峰。那座牡丹峰就是牡丹王子的化身。魔王忽尔汗的尸体滚下山坡阻断忽尔汗河,形成一个大湖,叫做忽尔汗海。因为人们厌恶忽尔汗的名字,后来就把忽尔汗河称作牡丹江,把忽尔汗海称作镜泊胡。鄂多里从此就成为先祖的圣地。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应该向先祖祈祷,求牡丹先祖的英灵保佑我回归故土,重建胜国。
大祚荣带着一行人向牡丹峰叩拜祈祷,乞求牡丹先祖显灵,保佑涑末部重返故乡,保佑大祚荣立国称王,保佑靺鞨人繁荣昌盛。
行礼祀祷尚未完毕,山林呼啸,狂风骤起,黑云突现,yīn冷的秋雨夹着雪花倾盆而降。转眼之间牡丹江水暴涨起来。大祚荣的先锋部队一万人马,无法渡过湍急的山涧江河,不得不在牡丹江边停顿下来。
任雅湘和崔岳林同宿一顶帐蓬。两人平生第一次领略北国严寒天气,久久不能入睡,便谈论起进入长白山区以来的感慨。
任雅湘道:长白山区真是仙人福地。到处都是森林草地,最适合放牧和狩猎。涑末部离开这样的故土真是比割肉还难过。他们东归的心情我到现在才能真正理解。
崔岳林道: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崇山峻岭。真是可以藏龙卧虎。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怎么可能不是英勇骠悍?
作雅湘道:王爷誓死东归,三十年不改初衷,不愧是长白山的英雄子孙。现在他回到故乡,可以大展平生之志,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崔岳林道:你我能和他相识,是今生的幸运。跟着这样的英雄领袖,施展学识才干,真是心情畅快。
任雅湘道:畅快倒是畅快,可是也有些忧虑。和伯咄部会合之后,我有许多新的想法,还不便向王爷说。
崔岳林道:我也有同感。伯咄部王爷提供的情况值得深思。我们的计划应该有些变化。
任雅湘道:我们原先以为涑末部东归,其余六部会热烈欢迎。现在看来,并非如此。黑水部肯定不会欢迎,其余各部究竟怎样也还难说。如果再有一两个部和黑水部一样抵制涑末部,就增加了大王爷复国的难度。
崔岳林道:幸亏老天有眼,让李多祚把黑水部迫退回黑水沿岸,不然的话,黑水部占据了松花江上游,涑末部回到长白山区,首先就要和黑水部进行一场争夺,那就更加艰难。现在看来,未来的长白山国,北有黑水部分庭抗礼,南有大唐随时会来征讨,处境会很艰难。我们在营州时对这样的形势估计不足。
任雅湘道:形势变了,计划也必须变。墨守成规只能越来越被动。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建国,必须选择利于防守的地方建造都城。
崔岳林道:从我们走进涑末王府那天起,就听到王爷一心要重返海兰江。这是他三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信念,要想改变绝不会那么容易。可是海兰江无险可依,确实不适合建都。
任雅湘道:也许长白山区还会有许多适合建都的好地方。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做全面考察。眼前看到的就是鄂多里。鄂多里山形险峻,气象万千,正是建都的理想所在。
崔岳林道:你我看法一致,一定要设法劝说王爷改变计划,就在这里建都。
任雅湘道:我们再仔细想一想,作好准备,想好说词,找个适当的时机再向王爷详细禀报。
三天后,雨雪未停,强风又起,猪皮帐蓬全都冻成冰板。
大祚荣纵马来到牡丹江边,望着湍急冰冷的江水,面sè忧郁,焦急万分。大家也都跟上来观察江水。
任雅湘向伯正泰问道:刚刚过了仲秋,天气怎么会变得这样严酷?每年都是这样的吗?
伯正泰道:鄂多里地势高峻,往年常常会在九月结冰。可是象今年这样的天气,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崔岳林道:鄂多里风云突变,牡丹江洪水拦路,涑末部东归受阻。这也许就是天意。
大祚荣道:你说是天意?难说老天爷不欢迎我涑末部重返故乡么?
崔岳林道:王爷不要急,听我解释。这几天我和任雅湘仔细观察了鄂多里的地势。这里山高林密,神灵聚会,气象万千,四控遥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这里安营扎寨,可以号令四方;从这里出师制敌,可以所向披糜。这正是筑城建国的天赐宝地。现在突然被雨雪洪水阻断去路,或许正是苍天有意让王爷在这里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