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章 大门艺归国报喜 崔钦差宣抚敖东(2/2)
高王道:父王最敬重这样豪气冲天的英雄。你能见到他,真是幸运。我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大门艺道:父王怎么会没有机会呢?接诏受封之后,父王就是大唐皇帝的臣子,可以像其他藩国郡王一样要求进京朝觐,畅睹龙颜。
高王道:但愿能有这样的机会。长安城和皇宫都是什么样,很雄伟很壮观吗?
大门艺道:长安城简直就是天上都市,不是几句话能清清楚的。皇宫更是天上宫阙,那种富丽堂皇,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父王要想知道详细,待儿臣画出图样来,给父王欣赏。
高王道:这样最好。你要把这些年在长安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画出来。不仅给我看,还要让百官都来看一看。震国要以大唐为师,就要有所遵循。你是第一个到过大唐的震国王子,就来做大家的向导。
大门艺道:儿臣一定牢记父王教诲。
高王道:在长安入侍的各国王子很多吧?
大门艺道:总共有二百多人。除了王子,还有许多求学的人员,其中最多的是新罗国和rì本国,他们有许多人在长安参加考试,成绩优秀的还做了大唐的官员,回国去的也都成了王廷骨干。
高王道:震国不能落在新罗国和rì本国的后面,而是要超过他们,以后也要多派些人去求学,也要鼓励学生在大唐考取功名,可以留在大唐做官,也可以回来做官。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大唐开元元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九月,玄宗皇帝李隆基派鸿胪寺少卿崔忻宣抚敖东城。
崔忻一行五十人马,四十辆大车,携带玄宗皇帝诏书和丰厚赐品,浩浩荡荡地离了长安城,出了幽州府,经过辽阳府,前往敖东城。
震国高王大祚荣得知大唐钦差崔忻即将到来,对百官道:大唐皇帝派人前来招抚,是孤王盼望已久的大事。这次孤王要亲自到长岭府去迎接。
高王率领百官和庞大的仪仗队,提前来到长岭府迎接大唐钦差崔忻。
这天秋高气爽,高王早早率百官在长岭城外翘首以待。当大唐钦差的车队出现在远方的松森桦林掩映的山路上,震国仪仗队鼓乐高奏,号角齐鸣。高王情不自禁催马向前,向崔忻迎去。
崔忻早已得知高王到长岭府来迎接,这天格外加快行程。远远望见长岭城下一片旗幡招展,锣鼓喧天,知道是高王来迎,也情不自禁打马向前。
高王和崔忻在马上相见,互致问候和敬意。
高王道:崔钦差一路辛苦了。你可是本王整整盼了八年的亲善天使啊!
崔忻道:多谢高王远道来迎。本官能来担当这次使命,是一生最大的荣幸。
高王道:请钦差大人在长岭府稍作休息,明rì就去敖东城。
崔忻道:本官使命在身,不敢懈怠,明rì早早启程。
次rì,高王和崔忻并马而行,一路谈笑风生。傍晚到了敖东城。全城官民倾城而出,夹道欢呼。
崔忻兴奋道:震国都城建筑雄伟,官民百姓热情淳朴,足见高王治国有方。
高王道:本王以民为本,励jīng图治,不敢懈怠。如有可以称道之处,都是效仿中原、力行唐风的结果。
崔忻道:今rì总算到了敖东城。本官重任在身,一路寝食难安。可否连夜举行宣诏仪式?
高王道:震国归附大唐,是可以传诵千秋万代的大事,必须做得庄严隆重,不能草率。崔大人已经到了敖东城,可以安心睡个好觉。待萨满大巫师择定大吉之rì,再隆重举行宣诏仪式。
崔忻道:既然高王这样说,本官就不敢急燥了。
到了宣诏吉rì,全城张灯结彩,百姓载歌载舞。
高王在大政殿上设下香案,召来百名萨满巫师作法请神。大政殿上,神乐欢奏,神歌高扬。
崔忻持诏上殿,站到香案前高呼:震国高王大祚荣,副王大武艺接诏!
大祚荣和大武艺父子两人恭恭敬敬跪在香案前,应道:臣在!
崔忻宣道:大唐皇帝诏,自盘古开天,炎黄创世,九州兴隆,四海繁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海东之地,华夏支脉,肃慎古国,源远流长,至于震国,堪称模范。大唐皇帝,奉天承运,慈衷善意,恩服天下,四海来朝,人心所向。敕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领忽汗州都督,世袭渤海郡王。切盼大祚荣不负朕望,统御海东,拱卫中原,造福一方。敕封大武艺为桂娄郡王,襄助渤海郡王经营海东。此诏。
大祚荣和大武艺高声应道:臣遵诏。大唐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