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渤海国传奇 > 四十六章 渤海王归附大唐 都里镇凿井立碑

四十六章 渤海王归附大唐 都里镇凿井立碑(2/2)

目录
好书推荐: 砺剑太行 王牌之路 韩娱传奇 至高神格 微神幻想 剑神狂圣 新代杀神的异世邪意生活 驭帝噬天 大武仙 穿梭世界

白兔翁难遇,青桃啖可曾。

烟岚分岱sè,极目入层层。

陶永久赞道:崔大人不仅远见卓识,诗文更有惊人之妙。

崔忻谦逊道:陶大人过奖了。大唐诗人如云,上乘佳作附拾皆是,本官自愧不如,所以从来不作诗。今天被眼前景sè诱惑,忍不住乘兴随意吟了几句,算不得好诗。

陶永久道:崔大人这首诗,不仅作得好,而且意义非同寻常。这是大唐宣诏大使的诗,会让人联想起渤海郡归附大唐的历史事件,这是别的诗人任何佳作都不能及的。本官要把这首诗刻在天池边的峭壁上,让它成为长白山的一道光彩,永留于世。

崔岳林道:陶大人这样说,本官更觉惭愧。如果非要刻在天池峭壁上,千万不要露出崔某姓名,以免遭人耻笑。

陶永久道:崔大人可真是谦谦君子。本官只刻上大唐宣诏使留诗就是了。

崔忻道:好事不须留名,让人记住好事就可以了。坏事虽不留名,也难逃万世唾骂。所以,作人还是不要求名为好。

陶永久道:崔大人的见识,陶某十分敬佩。

大船在鸭绿江航行一天一夜,出了江口,驶向黄海。沿着西海岸向西南行驶一天,到达半岛尖端的都里镇码头。都里镇驿站官员把钦差和渤海郡一行人员迎入驿馆安歇。

这一夜崔忻在都里镇驿馆睡得很香。清晨起来和陶永久到馆外散步,发现许多人汗流胛背从山下挑水下来。

崔忻向馆丞问道:人们为何不辞劳苦上山取水?

馆丞回道:崔大人有所不知,这都里镇没有淡水,人们只好到山上取泉水食用。山泉水挑到山下,价钱比油还贵。许多人就以卖山泉水为业。驿馆每年的费用都消耗在水上。

陶永久道:为什么不打井取水呢?

馆丞道:过去有人打过井,可是井深十余丈,仍不见有淡水涌出。那边有两口废井,就是前任馆丞带人打的,耗资不少,连一滴水都没有出过。

崔忻和陶永久来到废井边仔细观察。

陶永久对役丞道:打井要找准水脉才行。这里不是水脉,打井再深,也不会有水。

馆丞道:到处是一样的杂草乱石,怎么能知道水脉究竟在何处?

陶永久道:这是地理常识,怎会无人知晓?你看那边黄金山下地表蒸湿,草木旺盛,必有地下水脉。在那里打井一定有水。

馆丞道:陶大人学识渊博,能识水脉,令人佩服。

陶永久道:这算什么学识,不过是对新鲜事有些兴趣,偶尔听别人讲过,认真记下来而已。

馆丞道:不知崔大人能否多住几天,好让陶大人指导我们打井。

崔忻道:本官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耽搁几rì也可以。你找些劳工来,本官就陪陶大人指导你们打两口井,也给此行多留个记念。

居民听说钦差崔大人和渤海郡陶大人要指导打井,无不奋勇争先。转眼间来了二三百劳工,在黄金山下陶永久划定的井位上开工打井……

三天后,两口井打到三丈深,就有清水涌出。

馆丞取来半瓢井水尝了尝,只觉得一股甘淋沁透胸肺。

馆丞大喜道:陶大人真是神人转世!这井水清泠无比,今后再也不必为淡水发愁了。两位大人造福一方,功德无量。下官要立碑铭记。

陶永久道:营州的百姓都是这样打井,本官只是略有所知。指导你们打出井水,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称道。如若立碑,就记下大唐钦差崔大人持节宣抚渤海郡的盛举,让后世永远铭记渤海郡归附大唐的历史。

馆丞道:陶大人真是豁达豪放,让人钦敬佩服。

陶永久道:这不过是本官刚刚从崔大人身上学来的一点美德,不值得你这样夸赞。

馆丞在井边立碑一座,上面刻着三行大字:

敕持节宣劳渤海使鸿胪卿崔忻

井两口永为记验

开元二年五月十八rì

崔忻向陶永久告别,登船渡海赴山东。

陶永久仍从水路返回,到鸭绿府上岸。陶永久是个一丝不苟的人。他时刻想着要把崔忻的诗刻到天池峭壁上的承诺,请鸭绿府都派出几名高手匠人,一同来到长白山天池边,选了一块百尺峭壁,清理打平,再刻上崔忻的诗。

陶永久随大祚荣东归以来,对长白山的奇异风光多有耳闻,却从来没有真正进山游览过。这回既然来到天池刻诗,自然不会事毕既返,免不了要带着随行人员在山中尽兴游览。他们从天池下来,沿着石径攀援而下,在大瀑布下面纵情欢呼,在三江源头畅快洗涤真是其乐融融,乐而忘返。却不知道高王正在为他们迟迟不归而焦急。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