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僧魂归宝塔 日舰攻新罗(2/2)
高其德和静一和尚身负重大使命,渡海登陆,再马不停蹄,直奔rì本国都城去见天皇。急迫之状不必细表。这天到了京都,静一和尚立即到太宰府报号,说渤海国使节请求早rì觐见天皇。
rì本国和新罗国的海上争端正愈演愈烈,大臣们纷纷要求圣武天皇下令出兵惩罚新罗国。圣武天皇也已下定决心要以武力和新罗国见个高低,却迟迟没有发布诏命。这位天皇深知新罗国是大唐国的忠诚藩属,战事一开,新罗国肯定要向大唐国求援,rì本国就要和大陆上的大帝国发生对抗,胜败很难预料。如果静一和尚出使渤海国取得成功,就可以借助渤海国的兵力来牵制大唐国,击溃新罗国就易如反掌了。正在圣武天皇rì夜盼望静一和尚出使渤海国消息的时候,静一和尚回国了,而且带来了渤海国的联络大使。圣武天皇得到太宰府的报告,喜出望外,立即在皇宫举行隆重欢迎仪式,接受渤海国国王的国书。
渤海国武王大武艺致rì本国圣武天皇国书的大意是:
山河异域,国土不同,延听风猷,但增倾仰。伏惟大王,天朝受命,奕叶重光,本枝百世。武艺忝当列国,滥总诸藩,复高丽之旧居,有夫余之遣俗。但以天涯路阻,海汉悠悠,音耗未通,吉凶绝问。亲仁结援,庶叶前径,通使聘邻,始乎今rì。新罗缩居半岛,乃蟹虾之小邦,竟敢北逆于渤海,东忤于rì本,却不知亡国之期将至。武艺已将其倾国之兵困于大同江北,天皇出奇兵击其南,必能大获全胜。瓜分新罗,此其时也。
圣武天皇接到渤海郡武王的国书,就象凭空得到天兵相助一般,意气风发,信心百倍,立即颁布攻打新罗国的命令,派遣大将军渡岛纠夫为征讨大元帅,向新罗国开战。
渡岛纠夫率领三万名将士,乘五百艘战船,从长崎港出发,向新罗国开去。到了新罗国近海,部将建议:斩蛇先斩头,擒贼先擒王,我军应该直取新罗国首都金城。
渡岛纠夫却说道:攻打金城,只能吓跑他的国王,却不能消灭他的主力。打胜仗的标志不在于占领敌人首都,而在于消灭敌军的主力。我军首先要争的是海上控制权。消灭他的海军主力才是上策。传令下去,全军向新罗国最大的港口釜山港发起攻击。
一时间,釜山沿海炮火连天。新罗国海军的主力确实驻扎在釜山。rì本海军的突然袭击,打得新罗国海军措手一及,rì舰第一轮炮火过后,就有数十艘新罗国战船被击毁击沉。新罗国海军大将军李志默仓促应战,怎奈战场上的气势已经被rì本海军抢占了,新罗国海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反击之力,仅仅打了三天,新罗国海军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弃港而走。rì本国海军乘机登陆,占领了釜山。
新罗国王金兴光接到海军大将李志默的战报,得知rì本国兵舰突然来犯,已经攻占釜山。金兴光大惊失sè,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二王子金思兰奏道:rì本国海军已经在釜山登陆,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陆军来迎敌。现在我军主力全在金文吉手中,应该立即停止北征,速调金文吉大军回师来救釜山。
国王金兴光向世子金承庆问道:你的意见呢?
世子金承庆道:rì本海军虽然登陆,可是军舰仍然是他们的命根子。应该下令调集全国各港兵船前来迎敌,把他军舰全部消灭,让他登陆之兵成为瓮中之鳖。
国王金兴光道:你们各有道理。命令金承庆指挥全国各港海军,从海上歼灭他的兵舰,切断他的退路。命令金思兰十万火急召金文吉大军回师救援,将登陆之敌全部歼灭。
两位王子领命而去。二王子金思兰立即赶赴长白山去调金文吉。
金文吉从大野勃手下逃得xìng命,一路狂奔。过了大同江,到了新罗国长城脚下,正要向关上喊话,却见关门大开,迎面来了一队十余骑人马,为首的竟是新罗国二王子金思兰。
金文吉大叫道:王子要去哪里?
金思兰迎上来叫道:金大将军,你回来了?我已从昨rì逃回来的士兵口中得知你被大野勃拦截,今天特地要赶去救援,没想到你却能脱险归来。
金文吉无颜细说自已的逃命经过,赶紧岔开话题,问道:王子怎么会在边境上?
金思兰道:rì本国兵舰疯狂来攻,釜山港已被rì军占领。国王命你回军来救。现在军情万分火急,请你和我一起去釜山迎敌。
金文吉道:既然有王命来召,我即刻赶奔釜山杀敌。
金思兰和金文吉急奔到釜山前线,按照国王的命令担任起釜山前线的监军和大元帅,组织各地调来的三万援兵,和渡岛纠夫率领的rì本海军登陆部队展开激战。金文吉毕竟是名将之后,很快就把四面八方赶来的援军组织得井然有序,对登陆的rì军展开逐村逐寨的反击战。二十天后,rì军不得不放弃陆上阵地撤退到兵舰上。
世子金承庆指挥的新罗国海军却行动迟缓,二十天后才集结到釜山海域,这时渡岛纠夫的部队已经退回舰上。金承庆错过消灭rì本海军舰船的大好时机,只能和rì本海军正面对打。釜山海域的海战持继不断。
那时候的海军没有航空母舰之类的大型舰只,不可能在海上持久作战。rì本国海军不能守住滩头阵地,已经注定要打败仗,可是渡岛纠夫却不甘心这样无功而返,他还寄希望于渤海国的策应,一面在新罗国沿海频频sāo扰,一面派船到渤海国南海府请求增援。
渤海国南海府都督高德武就把渡岛纠夫的求援信飞报敖东城。渤海国右相高海清接到高德武的急报立即向武王请教。
武王大武艺得知rì本国出兵攻打新罗国,借刀杀人之计已经得逞,料定新罗国受到rì本兵舰重创之后,不可能有能力再来进攻渤海国。来自新罗国的压力就会解除了,武王就可以全力以赴投入对唐战争了。现在他对rì本海军攻打新罗国的结局已经不感兴趣,对渡岛纠夫的求援信自然不会理睬。
武王向右相宣教道:你可以通知高德武,让他全权处理协同rì本海军作战有关事宜,渡岛将军再有信来,就由他答复,不必上报王廷。
高海清一时不知武王是何主意,奏道:南海府无兵无将,让高德武协同rì本国海军作战,恐怕要误事。
武王斥责道:新罗国已经无力北窜,还有什么事好误的?你只管奉教照办就是了。
南海府都督高德武接到武王的教示,既没有能力给渡岛纠夫提供援助,又不敢再向王廷奏报,只好对rì本人装聋作哑,虚意应付。渡岛纠夫派出的求援船总是无功而返,不禁忿怒起来,大骂渤海国不守信义,声言要将兵舰开到南海府补充给养。高德武闻讯,急忙派人向渡岛纠夫作解释,说渤海国主力大军都在和大唐国作战,牵制了大唐国的数十万军队,这已经是对rì本国海军的最大支援,请渡岛将军谅解。渡岛纠夫知道高德武所言都是实情,也就无可奈何了。
半年后,渡岛纠夫率领的rì本海军终因后援不济,登陆无望,不得不退回长崎港。此后又接连不断有rì本国兵舰到新罗国沿海sāo扰,新罗国疲于应战,再也无力出兵去攻打渤海郡了。
自从新罗国王子金思兰回国后,大唐玄宗皇帝就盼望新罗国攻打渤海郡的好消息。他以为只要新罗国出兵北上,大武艺就会把张雨生的人马召回去。这样一来,渤唐战争就可以很体面地结束了,皇侄李琳就可以平安归来了。可是等了半年,玄宗皇帝等来的却是金文吉三万人马冻死于深山老林,和rì本国海军大战釜山港的坏消息。玄宗皇帝知道新罗国已经无力进攻渤海郡,迫使大武艺撤兵的计划已成泡影,只好另谋良策来保全李琳。这时李琳却完全不知道大唐皇帝的焦虑,正乐滋滋地为渤海王子大元义主持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