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渤海国传奇 > 第七十六章 突厥国背信 渤海王思和

第七十六章 突厥国背信 渤海王思和(2/2)

目录
好书推荐: 砺剑太行 王牌之路 韩娱传奇 至高神格 微神幻想 剑神狂圣 新代杀神的异世邪意生活 驭帝噬天 大武仙 穿梭世界

乌召度叩头奏道:臣罪该万死。

武王低头看着乌召度,说道:突厥国背信弃义,只可以说你办事不力,却不能说你罪该万死。

乌召度再叩头奏道:臣确实有罪。臣在突厥国,亲眼见必伽可汗全力追剿回纥残部,根本无力发兵攻唐,对必伽可汗的欺诈行为早该有所察觉。可是臣归来时只是禀报了必伽可汗的口头承诺,却没有禀报亲眼见到的事实真相,以致误导了基下的思路。臣罪该万死。

武王苦笑了一下,说道:你起来吧。突厥国和渤海国不可能成为盟国,这是尽人皆知的。孤王不过是想利用突厥国给大唐国施加压力。突厥国迟早会背信弃义已在孤王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料到他会根本就不肯出兵。你不必过分自责。现在孤王关心的是,突厥国不出兵,我们该怎么办?

乌召度这些天催促突厥发兵一直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料到突厥国发兵攻唐已成泡影,就开始考虑如何替武王谋划别的出路。以此来减轻自已应该承担的责任。他分析到武王求助于突厥国的真实目的不在于打败唐军,而是要乘突厥国发兵之际,迫使大唐接受苛刻的和平条件,胜利地结束战争。现在突厥国不肯发兵,和平又该如何实现呢?渤海大军在战场上并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和平就应该是互相谅解和让步,不能让对方太伤尊严。也就是说,渤海国不能坚持那些损害大唐尊严的苛刻条件。这种想法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呼之yù出,只是怕武王不能接受,不敢轻易说出来。现在武王问到头上,他便乘机说出。

乌召度奏道:臣以为,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不宜再打下去,应该有个结局。不知基下是否同意臣的看法。

武王仰卧在虎皮椅子上,双目微合,漫不经心地听着。见乌召度突然停住,便张开眼睛,说道:不要问孤王同不同意。想投其所好吗?你只管说下去。

乌召度继续奏道:臣以为最好的结局是和解。先王在世时曾经说过,渤海国和大唐相比,就象狐狼和老虎。现在这样比喻仍很恰当。小巧如猫似的狐狼可以跃上虎背抠烂老虎的肛门,让老虎苦不堪言,却不可能把老虎彻底制服。老虎吃了苦头之后会变换招数,最终还是会把狐狼甩掉或赶跑。现在我军坚持数年不撤兵,已经威名远扬;大唐战了多年无法取胜,已经丢尽面子。此时和解,虽然不分胜负,可是上风还是被基下占着了。所以臣主张议和。

武王被乌召度这番话点到隐痛处,不禁心头一动,离开座位来到窗前,望着兰天白云,沉思起来。这场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是非常乐观的,因为他看到奚人和契丹人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停止对河北和河东的sāo扰,大唐的边关大帅不过是偶尔追击出三五百里,从来没有人能将这两藩夷民彻底征服。渤海郡的骑兵已经远远胜过奚人和契丹人,一定可以长驱直入,直逼洛阳,活捉大门艺。可是战争进行了三年,右路军过不了幽州,左路军出不了山东,僵持在那里,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真象是狐狼骑到了老虎背上。大唐国确实是一只老虎,渤海国只能是狐狼。老虎不能消灭狐狼,狐狼也不能消灭老虎。这场战争不会有一胜一败的结局。他并没有后悔打这场战争,只是对先前的乐观估计有了一些动摇。特别是突厥国迟迟不能出兵攻唐,就最终打破了武王想要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优势的梦想,认识到这是一场不可能取得全胜的战争。也就是说,他开始考虑在适当的时机结束这场战争。现在乌召度为了把突厥可汗不肯出兵相助带来的烦恼压下去,缓解武王的心理压力,就把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这些话恰恰说到了武王的心里。

乌召度见武王半晌没有吭声,心里紧张极了。他知道这位基下动起怒来是很冷酷无情的,这时只要喝一声杀,没有人能拦住乌召度的人头落地。

乌召度小心奏道:是臣胡言乱语,请基下恕罪。

武王转过身来,摆了摆手,说道:你没有胡言乱语。孤王知道渤海国没有能力彻底击溃大唐,才把这场战争叫做捕叛擒贼之战。只要把大门艺辑拿归案,就即刻罢兵。现在大门艺尚未归案,如果议和,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乌召度道:那臣就斗胆再进一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力战智取可以兼顾,打打谈谈可以促使大门艺早rì归案。如果可以智取,为什么非要强攻呢?

武王笑道:你这话说得好。能够智取就不必强攻。如果当初大唐皇帝肯接受孤王的请求,把大门艺押送回来,就不会有这场战争。正是因为智取不能奏效,才不得不强攻。孤王也是很想智取,怎奈事不遂人,不得不战。

乌召度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文攻不能奏效,未必现在仍然不能奏效。经过这场战争,大唐皇帝也会有所转变。为了庇护大门艺而让皇侄李琳做了俘虏,又让河北山东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这明摆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皇帝又不是傻瓜,还会执迷不悟吗?臣以为,此时大唐皇帝正在盼望罢兵和解,这正是重开文攻的大好时机。

武王看了看乌召度,说道:你们两兄弟很有意思。当初乌知古是力主向大唐开战的。现在你是力主同大唐和谈的。孤王该信谁的呢?

乌召度奏道:当初我和哥哥一样拥护基下发兵攻唐,现在哥哥一定也和我一样希望基下同大唐讲和。我们兄弟之间并没有不同政见,只不过是因时因势而异罢了。

武王道:如果孤王采纳了你的建议,让你去谈判,你有成功的把握吗?

乌召度毫不迟疑地回答道:臣以为一定能成功。

武王重新坐到虎皮椅子上,说道:说说你的理由。

乌召度沉着地奏道:现在和大唐谈判,对基下有三大利。一是李琳在基下手中,这是一张致胜的王牌。二是大唐玄宗皇帝五十岁大寿在即,皇家急盼四海和平。三是中原连续三年大灾,中原百姓不愿再战。这时基下主动求和,就是给了大唐皇帝一个下楼的台阶,必能一呼百应,赢得一片喝彩。

武王脸上的表情有了一些变化,露出一丝温和,说道:如果仅仅是停战,当然很容易办到。可是这三年仗不能白打,总该有个结果。

乌召度知道武王最关心的是和平条件,赶紧把自已想好的建议说出来:基下是说停战要有条件。臣以为可以提出三条,一是大门艺归案,二是大钦茂归国,三是确保两路军平安撤退。

武王的脸sè又变得严峻起来,恶狠狠地说道:这三条肯定是要的。这很不够。远远不够。大唐要想和平,至少还要增加三条,一是撤销黑水军,二是晋升渤海郡为渤海国,三是原先高句丽国的土地全归渤海国所有。

乌召度听了武王说出的和平条件,心中不仅暗暗叫苦。他想,看基下的意思,这个和谈大使将要点到自已头上。让我拿这样的条件去谈判,简直就是让我上天去摘星星,就算我生出三头六臂,也是做不到的。与其谈不成而受责罚,还不如谈之前就把话说清楚。乌召度当即横下一条心,和武王针锋相对的争论起来。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